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
2025-07-17 09:27:07
原標題:警惕私域直播間的“養生陷阱”
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
原標題:警惕私域直播間的“養生陷阱”
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
□歡迎關注《就市說事》
當下,通過私域直播售賣產品或服務大行其道。私域直播,是指企業或個人在自有流量池(微信群、企業微信、小程序等)針對已建立聯系的特定用戶群體開展的互動營銷直播活動。它的優勢是精準觸達、閉環運營和實時交互,但存在虛假宣傳、“打一槍”換個地方、規避監管等問題。
市場監管總局和中消協日前聯合發布消費風險提示,揭露私域直播間養生騙局,提醒老年消費群體守護好自己的健康和“錢袋子”。
在開展老年人藥品、保健品虛假宣傳專項整治工作過程中,市場監管部門發現,有商家為規避監管,通過個人微信、企業微信、微信群等私域渠道將顧客引流至線上,在網站、平臺、小程序等開設直播間,假借“養生講堂”“健康咨詢”等名義進行夸大不實宣傳,誘導老年人線上下單或線下消費。
“線下”管得嚴了,轉移到“線上”就能逃避監管嗎?網絡并非法外之地。2023年5月1日起施行的《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禁止以介紹健康、養生知識等形式,變相發布醫療、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廣告。針對新業態、新問題,上海、北京、山東、福建等地市場監管部門也分別出臺合規指引,對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予以規范。
2024年11月,千萬級帶貨主播“麥琪啦”將保健食品吹成“神藥”,引發廣泛關注。為了規避平臺審查和相關風險,直播中提到病癥時,直播人員會故意拆分疾病名稱,如將“尿毒癥”說成“那個尿,某毒,某什么癥”;講效果時,則用“相當哇塞”等予以表述。最終,“麥琪啦”相關賬號因違規宣傳被停播,并被標注“風險賬號,請謹慎甄別信息”。
作為直播領域的新業態,私域直播可以另辟蹊徑,但不能脫離監管“野蠻生長”。強化各方責任,有法必依、違法必究,是解決這一“頑疾”的不二法門。
互聯網平臺經營者要嚴格落實監管機制,強化資質審核,通過技術手段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及時準確識別主播不良行為,對不當行為依法依規處罰。監管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一方面壓實平臺責任,另一方面對渾水摸魚、妄圖以各種話術逃避監管者依法嚴懲,并適時公布典型案例,震懾不法商家。
私域直播沒有錯,違規私域直播才是“致病菌”。對于數量眾多的老年消費群體,有病去醫院,有事找子女、親屬多商量,增強防騙意識,或許是“避坑”的最好選擇。如此,違規私域直播的“頑疾”便沒有了“生長環境”;如此,才能更好地守護自身的健康和“錢袋子”,子女們也能更心安。
□周 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