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
2025-08-09 13:18:08
原標題:續寫榮光,是最好的緬懷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續寫榮光,是最好的緬懷
來源:解放軍報
尺素陳情,紙短意長。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陸軍某部組織開展“致抗戰英烈的一封信”活動。官兵們以書信的形式緬懷英烈事跡、重溫抗戰記憶,那些教育課堂上聆聽的英雄故事、紀念場館里凝視的斑駁遺物、戰斗舊址中觸摸的戰火硝煙,都化作他們筆端流淌的無限崇敬與懷念。征得本人同意,選取兩封信推薦給讀者,透過這些滾燙的文字,感受新時代革命軍人賡續紅色血脈、矢志奮斗強軍的使命擔當。
(聶旺沙推薦)
敬愛的譚端治營長:
此刻,我在野戰帳篷里給您寫信。蟲鳴聲忽遠忽近,帳篷的帆布被山風鼓動,像一片肺葉呼吸著夏夜的潮濕。
我是下連后第一次聽到您的戰斗故事,了解到您作為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五支隊一營營長,是山東德州魏龍江村伏擊戰的指揮者,后來我還隨隊參觀過那場戰斗的舊址。
當年,您作為縱隊的知識分子干部,和戰友們帶著根據地印發的理論資料和簡陋武器奔赴抗日前線。1939年的一個春日,一營在魏龍江村伏擊敵人,您在村子的東門和南門進行了戰斗部署。發現日軍騎兵從東門闖入后,您用當地方言向村民大喊“給太君喂馬”,吸引敵人注意力,暗地里將機動的機槍連調往南門,封住敵人的去路。
那個黃昏,您犧牲前的最后一刻,仍保持著指揮戰斗的姿態。您舉起望遠鏡瞭望敵情的身影,永遠定格在圩子墻的二道崖上。您知道嗎?村子東門外,如今立起一排白楊樹,樹干筆直得像當年戰士們的脊梁;官兵當年埋伏的壕溝,開滿了野菊花,隨風搖曳,仿佛在訴說著后人無盡的思念。
譚營長,您用生命守護的魏龍江村,東門外的麥田現在年年金黃,小學操場上飄動著少先隊員們鮮艷的紅領巾。您長眠的官道烈士陵園里,總有人在墓前放上魯北的高粱酒。
譚營長,您當年用鮮血鑄就的抗戰精神,已化作連隊“精武、強能、忠誠、擔當”的連魂,在一代代官兵中賡續傳承。請您放心,您無數次想象過的太平盛世,由我們替您守護。
列 兵 張思煥
尊敬的李永慶班長:
去年下連來到“永慶班”,班長在榮譽室為我們講起您的英勇事跡。我們跟隨那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戰斗場面,追尋您英勇抗戰的足跡。
1942年秋天,您所在的八路軍魯中軍區1團2營5連2排被敵人圍困。您手持寒光閃閃的刺刀,率先向窮兇極惡的敵人沖過去。激戰中,您帶領兩個班的戰友頂住敵人一波又一波進攻,為全連突圍爭取了寶貴時間。
1943年,沂南惠家莊戰斗打響前,您把身上僅有的一點錢交給黨支部書記:“不拿下陣地我決不活著回來。如果我犧牲了,這就是我交的最后一筆黨費。”戰斗中,您左突右刺,與敵人英勇搏斗。戰友們被您的血性感染,更加勇猛無畏,成功占領敵人的陣地。惠家莊戰斗大獲全勝,連隊被魯中軍區授予“戰斗英雄連”稱號,您被授予“戰斗英雄”榮譽稱號。
您用一場場硬仗教會我們,面對敵人,刺刀要快如閃電,槍法要穩如泰山。比這些過硬的戰斗技能更重要的,是您胸中那團燃燒的信仰之火,是對祖國和人民的無限忠誠,是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不惜付出一切代價的堅定信念。
說來慚愧,我剛下連時,單杠一個都拉不上去,體能訓練成績總在隊尾徘徊。班長對我說,我們是個英雄集體,每個人都只有為班級增光的義務,沒有抹黑的權利,訓練跟不上沒關系,但不能有放棄的念頭。后來,班長和戰友陪著我加訓加練,慢慢地我不僅成績達標了,還成了班里的體能達人。
去年的一次演訓任務中,我們班負責穿插任務,突遇“敵”火力封鎖。趴在戰壕里,我吼了一聲“跟我上”就沖了出去。任務結束,班里戰友對我豎起大拇指,班長講評時說:“這就是咱們‘永慶班’的血性。”
時光流轉,“永慶班”的成員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您當年沖鋒在前的戰斗精神始終是我們前行的動力。我們一定會接過您手中的接力棒,傳承發揚優良傳統,在新時代續寫“永慶班”的新榮光。
上等兵 王魯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