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25-08-22 12:05:08
原標題:看白浪翻花,賞十泉十品!濟南泉水生態修復的白泉答卷
來源:大眾報業·齊魯壹點
原標題:看白浪翻花,賞十泉十品!濟南泉水生態修復的白泉答卷
來源:大眾報業·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季明智
7月3日,濟南市白泉生態保護項目正式向市民開放。開放一個多月的時間,吸引了眾多市民前去打卡。"又看見白泉了,真好!"一位家住灘頭村的老大爺凝望著水面感嘆道。白泉生態保護項目是濟南市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重要成果,也是泉城"保泉護泉"工作的標志性工程。項目通過科學探泉、生態修復、水系連通等系列舉措,讓一度被垃圾和渣土掩埋的白泉泉群重現"涌沙翻花"的古韻,為市民提供了一處集泉水保護、自然體驗、野趣休閑于一體的生態空間。
從“垃圾場”到生態明珠
白泉泉群的涅槃重生
漫步在白泉,清澈的泉水在陽光下泛著粼粼波光,野鴨在水面嬉戲,白鷺在岸邊駐足,處處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然而誰能想到,就在一年多前,這里還是堆滿建筑垃圾和渣土的荒地。
白泉屬于典型的沙泉,這一特性給泉眼的定位和保護帶來了巨大挑戰。項目團隊翻閱歷史文獻,尋訪當地老人,從《歷城縣志》"白泉出紙坊村北,方十畝,中有大泉,間數刻一發,聲如隱雷"的記載中尋找線索。同時利用地質探挖、鉆探及地質雷達掃描等手段,最終在200余畝的土地下,探得白泉、灰泉、漂泉、麻泉、丫丫葫蘆泉等10處名泉。
保水源保路徑保古韻
科學制定生態修復策略
基于白泉的特殊性,項目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了"保水源、保路徑、保古韻"的"三保"修復策略。在保水源方面,工程人員采用杉木樁圍護泉池,這種傳統工藝既能穩固沙層,又不會影響泉水的自然涌出。同時,通過疏浚和連通原有的水道,確保泉水能夠自然流動,形成完整的水系網絡。
項目負責人王樹棟介紹:"我們選用杉木樁圍著泉水出水點修建泉水池,融入園林景觀設計理念,用景觀石頭勾勒點綴泉池,四周再搭配高低錯落的植物。"通過淺塘、濕地、疏林、密林等生境營造,豐富名泉周邊植被景觀,打造多層次、多群落的泉群生態系統,重現"石柵啼黃鳥,溪泉擁白沙"的詩畫意境。
細節處彰顯精益求精
融入自然又很人性化
設計團隊始終堅持精益求精的態度。以清泉石上流節點為例,設計方案前后修改了三次,從最初的混凝土砌底,到后來的鋪少量石塊,最終將水底鋪滿鵝卵石,就是為了更好地還原《水經注》記載的"泉涌成溪,漫石而過"景象。在石板路鋪設中,有意將部分石板沉入水下,為游客營造親水空間。
公益惠民+野趣休閑
打造市民共享生態空間
作為公益性項目,白泉生態保護項目免費向市民開放。園區建設過程中保留全部原生樹木,匠心打造"白泉涌沙、灰泉賞蓮、漂泉汲水、草泉縈舞"等十泉十景。清澈的泉水源源不斷地從泉眼中涌出,緩緩漫過青石板,與周圍綠樹成蔭、古樸典雅的仿古建筑相互映襯,宛如一幅生動的"清泉石上流"生態畫卷。
在生態景觀營造方面,注重色彩搭配、空間層次及季相變化,打造"春綻繁花、夏展綠蔭、秋結碩果、冬顯風骨"的四季景觀體系。同時融合市民活動需求,建設康體廣場、親子游樂、濱水漫步、農業觀光等區域,打造兼具生態價值與人文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間。
白泉生態保護項目的建成開放,標志著濟南市在泉群保護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項目開放后,將持續監測泉水水質和流量,定期維護生態設施。也會開展科普教育活動,讓更多市民了解泉水保護的重要性。白泉的重生,不僅為市民增添了一處休閑場所,更彰顯了濟南市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的決心和智慧。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