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5-05-19 08:54:05
原標(biāo)題:皮黃一響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biāo)題:皮黃一響
來源:人民日報
父親在舞臺上拉京胡,燈光聚在他身上。我看見他的琴弓進(jìn)退,似乎在訴說著一段心事、發(fā)出一聲沉吟,或者彈落廝殺過后的一身塵土,嘆一生戎馬后的孤寂。松香的灰塵在燈光里飛舞,又寂寂地落下。一曲終了,一個故事、一段人生就結(jié)束了。隨著大幕拉上,父親收起琴,轉(zhuǎn)身,走下舞臺和我站在一起。那個時候我經(jīng)常陪他演出,靜靜地站在側(cè)臺,觀察一個故事如何在父親拉起琴弓的時候展開,收回手腕的時候結(jié)束,如何在皮黃交替中娓娓道來。
我看著父親收琴入匣,看著蒼白的松香灰覆滿琴身,好像是一身風(fēng)霜,伴著他走來,路在他的腳下一寸一寸地慢慢生長。那是一條碧綠的湖邊小路,路上經(jīng)過一座小橋,過了橋,有一座朱紅漆門的院子。院門開的時候,父親潸然淚下。
父親反復(fù)要我背誦那座小院的位置: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起鳳鎮(zhèn)華溝村魚龍四組。那是我還不認(rèn)識字的時候就必須背誦的地點(diǎn),那里的一切風(fēng)物我早已在父親的叮囑中爛熟于胸。比如:齊桓公帶著人馬踩出來的馬踏湖,住著五位先賢的五賢祠,比人還高的蘆葦,湖里的魚蝦、黃鱔和藕,院子里的棗樹和桃樹,還要乘著小船到湖里轉(zhuǎn)一圈……這些,都擠擠挨挨地塞在父親的琴盒子里,每當(dāng)黃昏,父親照例拉起弓,我仿佛聽見這些風(fēng)物在琴弦上吱吱呀呀地響。掛念變成松香的灰塵,一層一層積在琴身上。待父親剛收弓,我便伸手去摸松香新落處,滾燙。
同樣熱的還有眼淚。父親說,再不回去看看就要上學(xué)了,不一定能抽出時間,我才回到那個背誦了無數(shù)遍的地點(diǎn)。
沒幾天,我就發(fā)現(xiàn)桓臺可太好了,華溝也太好了,可以到處瘋跑。我輩分大得很,一出門有人喊我小奶奶,有人喊我小姑。一開始不習(xí)慣,但好處是,集上有什么我就能吃到什么。酥脆的周村燒餅、厚厚的鍋餅,有的時候隨便路過誰家,往院子里一探頭,人家看見我便笑著說,小奶奶來了,遞給我葡萄、棗子、無花果,有的時候還有剛炸好的藕盒子、豆腐匣子。惹得比我年紀(jì)還大的外甥女追著我喊,小姨,別跑……
父親是遠(yuǎn)近聞名的拉胡琴的好手。只要他回到老家,村里的戲臺就熱鬧起來。只有過年時才打開的戲箱子,這時也會開一次。化妝箱子、服裝、月琴、板胡……一一在后臺排開。我?guī)е槐娡磔呎驹谂_下,嘴里隨便嚼著點(diǎn)什么,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臺上光景流轉(zhuǎn)。臺上唱得高興,不拘京劇、呂劇,好像父親他們總也不累,總也不老。
以后很多次,在舞臺上,在家里,在很多地方聽到父親的京胡,總覺得只有在桓臺,他拉得才是最響亮的。聲音穿過青青的葦帳,留在馬踏湖的飄渺的霧中。
假期很快過去,離開前的最后一個晚上,外甥女背著我去五賢祠磕了頭。我始終沒敢看五位先賢的塑像。
再回桓臺總是匆匆??忌洗髮W(xué)了,回去;考上研究生了,回去;工作了,回去……每次回去,父親他們照例是要湊在一起唱戲的。皮黃一響,戲臺上的出將入相又連起來一段光景的起點(diǎn)和終點(diǎn)。
我從臺下走到后臺。一口服裝箱子,幾個凳子,僅此而已。服裝和化妝待在后臺沒事做,見我走來,熱情地招呼我扮上試試。衣服是用村里經(jīng)費(fèi)新置辦的?;瘖y扔掉手里的瓜子,拉過我勒頭、吊眉、油彩打底……畫眼睛的時候,她皺起眉,瞇著眼,嘆了口氣,說:“這老眼,花的呀。把眼閉好,別戳到你眼里去?!狈b倚著墻,嚼著瓜子笑。臺下看的,臺上唱的,也都已老眼昏花。
臺上響起一段小過門兒,我聽見琴弓由父親的手腕引著進(jìn)退自如。我跟著舒開水袖,父親的琴聲托著我飛得很高,飛到馬踏湖上,看有人劃著小船,在青青的葦帳中穿行……蘆葦有兩人高,遮著視線讓人看不清里面的故事。我隱隱看見一個小男孩在湖里抓了一條黑魚,又抓了一條蛇,剝了皮,專心地蒙琴筒,想要做他的第一把京胡。
可是,等到皮黃一響,他就老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