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5-06-11 10:31:06
原標題:用事實說話 看表現選種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用事實說話 看表現選種
來源:農民日報
芒種至,農事忙。6月初,山東省青島市小麥新品種新技術現場觀摩活動舉行。由青島市引育的“青農6號”“青農7號”等105個小麥新品種集中亮相展示,接受來自種糧大戶、種子企業等用戶代表及科研院所、農技部門等專技人員的“現場檢驗”,評判其田間表現優劣。
“試驗田所有品種我都看了,我還是最中意‘青農6號’,整齊度高,穗子大小均勻,群體密度大,抗倒伏、熟相好,而且無死穗,今年保守產量畝均750公斤以上。”來自平度市南村街道的種糧大戶王玉芹深有體會地說:“有好種子才能有好收成。”在這個全市小麥新品種展示示范的核心基地,她見證了良種帶來的增收效果。
記者走進平度市蓼蘭鎮綠色增糧示范基地,百余塊立在田地中的小麥品種科研試驗標記牌格外醒目。微風吹拂,金黃色的麥穗翻起細浪,麥粒大而飽滿,呈現出一片豐收的景象。
“這不是普通麥田,而是青島市農技中心與我們共同選育的小麥新品種試驗田,目的是‘看禾選種’,為糧食穩產增收提供科學依據。”基地負責人侯元江俯下身子,搓開一把麥粒,對記者說:“小麥要高產,種子的力量是關鍵。”基地有良種繁育基地面積6萬余畝,年可生產農作物良種1800萬公斤,育成品種累計推廣面積2000余萬畝,覆蓋山東、河南、河北等8個省份、近百個縣市。
眼下,小麥正處于生育后期,也是“看麥選種”的關鍵檔口期。活動現場,與會人員走進田間地頭,對各個品種的田間表現進行“望、聞、問、切”,觀品種特性、聽選擇建議、問水肥管理、查麥穗粒數,主打一個“用事實說話”。“今天聽專家介紹說選良種得‘三看’,看株型是否挺拔、看穗部有無病害、看籽粒是否均勻,收獲真大。”王玉芹說。
近年來,青島市在全國首創種業撥改投,設立種業領域財政股權投資資金“種子金”,聚焦種業“保、育、測、繁、推”關鍵環節,扎實推進優新品種推廣應用,年引進示范展示農作物新品種400多個,農作物品種結構持續優化。
良種更需良法配。在引進優質專用小麥新品種的同時,青島市農技中心聯合青島農業大學、市農科院等單位開展科研攻關,助力小麥大面積單產提升。“我們集成推廣的小麥‘三改三提’技術,通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進農機作業質量、改用水肥一體化,能有效協同提高畝穗數、穗粒數和粒重,顯著提升小麥單產。應用這項技術,2024年在蓼蘭鎮創出畝產875.82公斤全市小麥歷史最高紀錄。”青島市農技中心高級農藝師孫旭亮介紹小麥“三改三提”單產提升技術。
“本次觀摩通過展示高產優質小麥新品種和綠色高效新技術,讓種糧大戶直觀認識到,在規模化種植條件下‘良田、良種、良法、良機’深度融合對提升作物單產的關鍵作用。”參加觀摩的山東省玉米產業體系專家、青島農業大學教授姜雯表示。下一步,青島市在小麥、玉米生產中,進一步挖掘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潛力,建議種糧大戶充分發揮滴灌系統的精準調控優勢,推動“水—肥—菌”一體化應用,實現水肥按需精準供給和微生物菌劑微環境調控,同步提升作物的抗逆能力和增產潛力。
據了解,從6月5日起,全市開啟了小麥新品種新技術展示示范觀摩開放周的序幕,位于西海岸新區、即墨區、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的品種展示評價基地、五良融合示范基地均對社會開放,為轄區內的科研單位、種子企業、生產主體搭建起“良種挑選”“技術示范”的平臺,加快小麥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推動良種更新與先進實用技術落地,助力全市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為“齊魯糧倉”貢獻更多優質青島糧。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