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7日訊 (山東經濟廣播記者顧震宇)
上半年,東營市知識產權工作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以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為主線,突出“四個聚焦”,大力推進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工作方案落地落實,方案設定的12項量化預期指標已提前完成8項,知識產權強市建設成效顯著。
一是聚焦高質量創造,著力提高知識產權源頭供給質量。
強化對重大科技研發項目和重點創新主體的知識產權全鏈條伴隨式服務,實施高價值專利培育試點項目,圍繞鏈主企業構建高端化工、石油裝備、橡膠輪胎和新材料4個重點產業專利池,邀請省內外140余家企業及5家科研院所共1306件專利入池。加強專利申請源頭治理,在全省率先實行專利申請前評估制度,印發《東營市專利申請前評估工作指引》,提出“內部協作+專業評估”工作模式,從源頭提升專利申請質量。截至5月底,東營市每萬人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3.40件,居全省第三位,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類主體占比達8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
二是聚焦產業升級,持續優化轉化運用生態。
通過“三方共建”高標準建設山東石油開采加工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開發知識產權大數據態勢感知平臺。整合政府涉經部門、投資方、金融機構、第三方服務機構及評估機構等多方資源,帶動全鏈條發力,推動專利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加速轉化。截至5月底,全市轉讓許可專利1189件,同比增長35.11%。辦理專利權質押登記128筆、融資金額8.4億元,質押數量列全省第2位,融資金額列全省第6位。
三是聚焦營商環境,全面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加強部門聯動協作,出臺《東營市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協議司法確認工作規則》,賦予人民調解協議強制執行力,降低創新主體維權成本,有效促進糾紛高效化解,形成“兩聯動三銜接四保障”知識產權糾紛快速處理“東營模式”,成功入選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暨優化營商環境創新實踐優秀案例,多個調解案例分別入選山東省、青島中院知識產權維權援助與訴前糾紛調解典型案例。今年以來,受理知識產權“訴轉調”案件68起,同比增長54.55%,結案16起,平均調解時限21.06天,較法定時限壓縮29.8%;辦理維權援助咨詢指導案件17件,平均處理時限3天。
四是聚焦全鏈條服務,不斷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水平。
以滿足創新主體和市場主體服務需求為導向,制定印發《東營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管理辦法》,全面規范公共服務機構運行機制,有效提升服務的體系化、標準化、專業化水平。目前,東營市已布局國家級、省級網點各1家,市級網點7家,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1家,評選市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5家,設立縣區、鎮街知識產權服務工作站54個,逐步構建起覆蓋全市、協同高效的服務網絡。部署實施“益企創新”服務企業行動,通過“定點服務+預約服務+聯合服務”相結合的服務模式,累計提供政策咨詢、信息服務、能力培訓等服務3000余次,開展企業高層次人才現場服務5場,新接收專利預審申請802件,“助力海洋油氣產業加速創新”入選全省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普惠工程優秀典型案例。
下半年,東營市將著力抓好國家知識產權強市示范城市創建任務落實,全面推進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為實現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注入創新動能,為全省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東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