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07-08 10:43:07
原標題:民族音樂理論在現代音樂創作中的文化價值與應用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民族音樂理論在現代音樂創作中的文化價值與應用
來源:中國文化報
李如春
民族音樂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蘊含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與濃郁的民族情感。民族音樂反映出中華民族的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審美和追求,其在現代音樂創作中的文化價值,不僅在于對傳統的繼承,更在于對創新的推動。本文從民族音樂理論的文化價值、在現代音樂創作中的應用方式等方面,深入探討民族音樂理論在現代音樂創作中的重要作用。
民族音樂理論的文化價值
民族音樂植根于華夏沃土,歷經五千年文化洗禮。它聯結古今,是世界民間音樂之林中的“常青樹”。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皆有其獨特的音樂,這些音樂孕育于各異的民族歷史長河,交織出一幅絢爛多彩、風貌各異的民族音樂畫卷,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多元魅力。
民族音樂體現歷史傳承。民族音樂是歷史的見證者,它通過音樂的形式記錄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變遷和文化傳承。每一首民歌、每一支民樂都蘊含著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是民族智慧的結晶,這種歷史傳承不僅體現在音樂旋律上,更體現在音樂所表達的情感上。比如,《High歌》是一首廣受歡迎的現代流行歌曲,其音調框架來自二胡曲《賽馬》第二樂段的歌唱性主題,這種借鑒不僅使《High歌》具有獨特的旋律,也展現了二胡曲《賽馬》在現代音樂創作中的價值和魅力。
民族音樂展現民族特色。我國各個民族的音樂都獨具特色,例如,蒙古族馬頭琴顫音低沉,滿載思鄉情愫;陜西秦腔在五聲音階中融入微4與微b7,創新韻味,彰顯民族風情,使秦腔音樂特色鮮明、風格樸實豪放、情緒高昂動人,這些獨特的音樂元素不僅豐富了民族音樂的內涵,更展現了各民族獨特的魅力。比如,《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是一首流行歌曲,其旋律承襲了琵琶曲《彝族舞曲》中最精華的部分,這首流行歌曲因借力經典琵琶曲的主題旋律而一舉成為經典流行金曲,這也充分說明了民族音樂在現代音樂創作中的巨大潛力和價值。
民族音樂展現文化多樣性。民族音樂是文化多樣性的重要體現。中國各民族的音樂風格各異,既有南方的細膩柔美,又有北方的粗獷豪放,比如蒙古族的長調、維吾爾族的十二木卡姆,都各具特色。這種多樣性不僅豐富了中國音樂文化,也為世界音樂文化添彩。民族音樂的傳播交流,如音樂節、國際演出等,也加深了各民族間的理解和尊重,促進了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發展,是文化交流的寶貴橋梁。
民族音樂理論在現代音樂創作中的應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音樂創作逐漸呈現出多元化趨勢。民族音樂理論在現代音樂創作中的應用,不僅豐富了音樂創作的素材和靈感來源,也為現代音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內涵。
民族音樂元素在現代音樂中的融合。在現代音樂創作中,越來越多的作曲家開始嘗試將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音樂相結合。他們通過借鑒民族音樂的旋律、節奏、和聲等要素,創作出既具有現代感又不失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這種融合不僅使現代音樂更加豐富多彩,也為民族音樂在現代社會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新的途徑。
民族樂器在現代音樂中的應用。民族樂器是民族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音色和表現力。在現代音樂創作中,許多作曲家嘗試使用民族樂器進行演奏和創作。他們通過挖掘民族樂器的音色特點和演奏技巧,創作出具有獨特魅力的音樂作品。同時,民族樂器與現代電子音樂的結合也產生了許多新穎獨特的音樂風格,為現代音樂創作帶來了新的靈感。比如,《大中國》是一首知名流行歌曲,其第一樂段的音調來源于嗩吶曲《滿堂紅》,這首歌曲有機融合了全國各地(西北、東北、江南)民間音樂素材,展現了民族音樂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同時,它也體現了民族音樂在現代音樂創作中的獨特魅力和價值。
民族音樂結構在現代音樂中的創新。民族音樂結構具有獨特的對稱性和呼應性,這為現代音樂創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作曲家在現代音樂創作中,嘗試借鑒民族音樂的三部性結構(呈示—發展—再現),通過重新調整結構里的音樂元素調性,選擇合適的樂器,運用和聲體現調性曲式,對現代音樂作品的基礎曲式結構進行改變和創新,這種創新不僅豐富了現代音樂的創作手法和表現形式,也為民族音樂在現代社會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比如,《別亦難》是20世紀80年代由徐小鳳演唱的流行歌曲,其音調來源于傳統客家箏曲《出水蓮》,這首歌曲在民族音樂聲韻上有所減少,但更加規整、平易,易于演唱,從而使這首歌曲得到了更大范圍的傳播與傳唱,這也體現了民族音樂在現代音樂創作中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又比如,《男兒當自強》是電影《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的主題歌,其創意和曲調來源于傳統曲牌《將軍令》,這首歌曲一字一頓、字字剛強、句句鏗鏘,讓黃飛鴻頂天立地、浩然正氣的英雄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也說明民族音樂在現代音樂創作中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
結語
綜上所述,民族音樂理論在現代音樂創作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應用價值。它不僅豐富了現代音樂創作的素材和靈感來源,也為現代音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內涵。因此,我們應該更加重視民族音樂理論的研究和應用,為現代音樂創作提供更多的靈感。在未來的音樂創作中,期待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音樂作品出現,為中國音樂文化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系山東藝術學院藝術研究院副教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