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2025-07-25 14:31:07
原標題:一輪明月映萬川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一輪明月映萬川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边@是西安碑林《官箴碑》上的文字,流傳十分廣泛。這則36字官箴的起源,要追溯到明代理學家曹端。曹端(1376—1434年)是河南澠池人,明永樂七年(1409年)參加會試,登副榜(乙榜)第一,被授為山西霍州學正,從此步入仕途。
曹端在霍州任學正時月俸不高,日子過得拮據。他清廉自守,面對家長和學生送禮,一概拒收,但聞知學生王鑒母親病體纏身,無錢醫治,他送去自己三個月的俸祿。州官理事不公,他入衙直言相辯;年遇災荒,他進署力勸開倉放糧,救民于水火。黃宗羲在《明儒學案》中載:“霍州樵者拾金釵以還其主,人以為異,樵曰:‘第不欲愧曹郡博耳。’”樵夫拾金不昧,因為他不希望愧對曹端,可見曹端以自己的模范德行影響了許多人。
有一回,霍州知府郭晟向曹端請教為官之道。曹端對他說:“其公廉乎!公,則民不敢謾;廉,則吏不敢欺”。郭晟深服其教。后來,山東巡撫年富對曹端的“公廉”說略加改動,并加上了“公生明,廉生威”六字,于濟南刻碑立石,自此這36字官箴橫空出世,影響至今。
曹端以清廉立身,勤政愛民。他曾三次主持陜西鄉試。面對他人的關說,他以“天道原來秉至公,受天明命列人中。掄才若不依天道,王法雖容天不容”明志,為國選材,務必秉持公正。
明宣德九年(1434年),曹端去世,由于其清貧如水,曹家連下葬的錢都沒有,只能靠朋友和學生出資將他葬在了霍州城東杜蘇溝村。直到十多年后,翰林學士黃諫捐資遷葬,曹端才魂歸故里。
曹端為后世留下了《太極圖說述解》《通書述解》《西銘述解》《夜行燭》等,被譽為“明初理學之冠”。明宣德六年(1431年),56歲的曹端悟得《太極圖》之精旨,以《月川交輝圖》喻其妙,其圖天上一月,川中九月,取月映川水之意,并作詩:“天月一輪映萬川,萬川各有月團圓。有時川竭為平地,依舊一輪月在天。”自此,曹端自號月川子,后人也敬稱曹端為“月川先生”。
如今五百余載悠悠而逝,天上的那輪皓月尚在,一如先生公廉思想的清輝,映照著大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