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商報
2025-07-30 09:34:07
原標題:政策護航外擺經濟提質升級
來源:中國商報
原標題:政策護航外擺經濟提質升級
來源:中國商報
本報記者 蔡佳文
今年夏天,外擺經濟成為激活城市消費的新引擎。在各地精準施策的引導下,外擺經濟從“粗放式發展”邁向“規范化經營”的新階段,呈現業態多元、管理精細、效益顯著的良好態勢,不僅為市民游客提供了多元化的消費選擇,更在穩就業、促增收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多元業態激活消費
門店外擺是戶外商業的主流形式,涵蓋了街邊門店外擺銷售和外擺餐廳、商業綜合體和購物中心主題街區外擺等多種形式。
夜幕降臨,位于江蘇常州經開區的常青里街區熱鬧非凡。一間酒吧外,樂隊演奏著動感的音樂,外擺區坐滿了年輕人,大家一邊品嘗著美食,一邊享受著夏夜的清涼。“自從開放外擺區域,生意明顯好了不少。”店主周先生介紹,他們將咖啡店、酒館、燒烤吧與音樂現場融為一體,工作日安排露天電影、開放麥演出,周末則有樂隊表演、相聲脫口秀等活動,滿足了年輕人的個性化需求。
與常青里的潮流氛圍不同,相距不遠的華豐路特色攤位疏導點則洋溢著樸實的煙火氣。炒飯的香氣、米線的酸辣味與鐵板魷魚的滋滋聲交織在一起,攤主們熱情地招呼著食客。“以前流動擺攤擔心搶位置、怕被勸離,現在心里踏實多了!”一位攤主表示。
江蘇的外擺經濟是各地積極探索的一個縮影。據了解,杭州進一步放寬外擺后,西湖邊的“湖畔有藝市”小市集在互聯網上爆火出圈。這個充滿“非遺、宋韻、時尚”風的市集,晚上是夜市,等夜市收攤后,市集上的擺臺、桌椅成了供路人和游客休憩的靠椅。“這個設計絕了。”南來北往的游客,紛紛在網上點贊。
傍晚六點,北京市朝陽區藍色港灣國際商區的亮馬河畔座無虛席。沿河餐廳的外擺區域錯落有致地擺放著綠植與遮陽傘,消費者在晚風輕拂中享受美食,對岸的璀璨燈火與河畔夜景相映成趣。“天氣好的時候,在戶外用餐感覺特別愜意,這種消費體驗很獨特。”市民張女士說。
外擺位不僅成為留住消費者的“引力場”,也是很多品牌吸引消費者的“秀場”。上海楊浦大學路一家運動潮牌店門口專門打造了露營風的外擺位,鋪滿灰色砂石的土地上,擺放著充滿設計感的露營椅和裝備。年輕人被這些外擺位吸引走進店內消費。據悉,大學路沿街有80多家店鋪,半數以上開設了外擺位,有的面積幾乎與店內面積相當。不少店家表示,少了外擺位,收入可能會減少一半。
“商業外擺就在消費者的身邊,有著很天然的接近性,可以滿足多元化的消費需求,有很強的人群聚集效應。”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表示,商業外擺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外擺區不僅為商家帶來人氣,也為商圈吸引客流,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
精準施策保駕護航
外擺經濟的有序發展離不開科學的政策引導。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就提出,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包括鼓勵各地區對促銷活動、社區集市、戶外展示、招牌設施設置等簡化審批流程。
上海、杭州、三亞等地也出臺了相關政策積極響應,鼓勵、引導和規范商業外擺,在放寬限制的同時強化精細化管理,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經驗,使城市的煙火氣息加速回歸,經濟更加繁榮活躍。
上海市人大于2022年修訂的《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為有序開展設攤經營活動提供了法律依據。今年4月,上海市商務委員會等部門聯合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優化設攤治理 提升城市“煙火氣”的工作方案》,提出將加強對守法合規的外擺位、設攤經營等活動的包容與鼓勵。
浙江省在今年3月下發的《大力提振和擴大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中提到,要“支持符合條件的臨街商鋪開展外擺經營”等。作為近年來浙江省內最早探索“放寬外擺”政策的城市,杭州早在2023年3月就推出了《關于加大對商圈、商業街區外擺經營活動支持力度的指導意見》,允許商家將餐桌擺到店外。如今,杭州“外擺新政”已升級至2.0版本。政策明確規定,支持8個省級及以上示范智慧商圈和文旅消費集聚區打造夜消費集市、文化藝術展演點、特色售賣點,并合理設置戶外廣告點位、媒體墻和臨時宣傳設施。
今年4月,海南省三亞市天涯區推出了“商戶臨時外擺”措施,劃定試點街區允許商戶臨時拓展經營空間。此次政策首批選定7個試點街區覆蓋核心商圈,推動商業繁榮與城市管理有機融合。相關負責人表示,天涯區“商戶臨時外擺”措施的推出,是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商業繁榮的重要舉措。天涯區將持續跟蹤政策實施效果,根據商戶經營情況和居民反饋動態調整措施,及時調整優化,為商戶拓展經營空間、為市民提供更豐富的消費場景,助力主城區經濟活力提升。
“臨時外擺政策是城市治理從‘一刀切’向‘精細化’轉型的縮影。如何在‘放’與‘管’間找到平衡點,三亞天涯區的試點經驗或為旅游城市商圈升級提供參考。”三亞市旅游行業協會聯合會輪值主席、市旅游酒店行業協會會長劉凱強表示,措施背后是天涯區精準施策的智慧。通過“三定”標準規范外擺區域、時間、經營主體與范圍,既激發市場活力,又維護城市秩序;增設便民設施、強化巡查監管,實現了商業繁榮與精細管理的平衡。這種“放管結合”的治理方式,值得點贊。
切實筑牢安全底線
在外擺經濟掀起熱潮的同時,也給城市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食品安全、環境衛生、噪聲污染等問題,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如何在保障外擺經濟活力的同時,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城市治理需要有力度更需要有溫度,天涯區一系列政策給游客和居民帶來了便利,同時也使本地小微經濟體更加活躍。”三亞學院副院長柴勇直言,任何事情都有雙刃劍,便利化同時也帶來擁堵、衛生等挑戰,只有合理出臺管理措施、保障措施才能更好地讓好事落地,讓居民和游客都拍手叫好。
食品安全是外擺經營的重中之重。為促進餐飲服務行業有序發展,維護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四川省廣元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向開展外擺活動經營主體及消費者們發出食品安全提示,經營者需主動公示證照、規范加工操作過程、確保原料來源可追溯、保持環境干凈整潔等。
在消防安全方面,山東濱州發布的關于規范城區餐飲門店臨時外擺經營秩序的通告提出,經營者不占用消防通道、盲道等公共安全通道,加強安全責任管理,遇極端惡劣天氣,確保所使用的經營設備、設施(如遮陽傘、遮陽棚等)牢固安全。
針對噪聲擾民問題,上海寶山街道發布的《商戶外擺協議》提出,晚上8點后降低音響音量,9點后關閉音響;凌晨結束營業后主動掃垃圾,把桌椅收進店內,次日營業時再擺出來。該街道還引導商戶形成自律公約,約定降噪措施、收市時間等,實施輪值“街長”制度。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