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5-07-31 08:49:07
原標題:為新就業群體帶去盛夏中的清涼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為新就業群體帶去盛夏中的清涼
來源:光明日報
【經濟界面】
7月以來,我國有152個國家級氣象站觀測氣溫超過40℃,未來高溫仍將持續,部分地區持續天數和極值可能突破歷史同期。
面對如此高溫,從事短途運輸業的某平臺貨車司機趙銘城笑著說:“之前我自己拉活兒的時候,總是擔心開空調太費油錢了,但不開空調又熱得受不了。現在加入平臺后,不僅單數更多了,而且平臺還提供了按單發放的高溫補貼,讓我在這個夏天安心又舒心。”
不只是趙師傅,快遞員、外賣員、網約車司機……這個夏天,被熱浪襲擾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不在少數。他們普遍面臨著工作時間長、強度大的問題。高溫酷暑之下,如何保障他們的權益,是一場涉及多方面的大“烤”。
更多人領到了高溫津貼
中午12點,樹蔭下,某外賣平臺小哥陳程喝了一口水,笑吟吟地對記者說:“現在的天氣,實在是太熱了!”
“這么熱的天氣,還出來跑單,有沒有什么降暑措施?”記者問。
“前幾年我剛出來跑單的時候,就是忍著高溫堅持。”陳程告訴記者,“這幾年不一樣了。平臺為我們靈活就業者專門提供了高溫補貼,只要達成一定的送單量,就可以領取。我身邊有幾位朋友,在不同行業也領到了不同數額的高溫補貼。現在大家都說,全社會對我們的關心關愛越來越多了。”
高溫津貼,是指企業單位依照相關部門要求,給予在高溫天氣環境下工作的勞動者的勞動津貼,屬于法定勞動津貼。2012年,中華全國總工會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的《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在35℃以上高溫天氣露天作業,或無法將室內溫度降至33℃以下時,用人單位必須發放高溫津貼和防暑物資。今年,人社部發布的《關于做好2025年高溫天氣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嚴格落實高溫津貼制度,及時足額向符合條件的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不得以發放清涼飲料、防暑降溫用品等實物或各類有價證券代替。
近日,美團啟動“2025夏季清涼行動”。宣布從7月1日起,分批次為全國300多萬騎手送上“防暑險”,并在高溫時段隨訂單給騎手發放高溫關懷金,進一步保障騎手在炎熱天氣下的收入。同時,美團配送平臺還調整優化配送范圍和取送路線,根據高溫天氣情況適時啟動應急機制,為騎手提供配送補時服務,剔除因高溫天氣造成的不合理差評,同時,動態調整配送半徑,在站點配置充足的防暑藥品和物資。
“我們希望通過保險機制為騎手提供兜底保障,降低騎手風險。”美團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但當前高溫天氣勞動者的防暑保障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盡管《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明確規定,高溫津貼和防暑物資不得互相沖抵,但在實際操作中,一些地方或單位偷換了高溫津貼的概念。有些單位僅向勞動者發放冷飲、毛巾等實物,并將這些物資的價值金額“調包”為高溫津貼的發放額。
對此,專家建議,應建立對各企業防暑降溫措施落實情況監督檢查機制,組建工作專班,采取“常態﹢突擊”的方式,深入快遞集散點、騎手驛站等一線,實地開展監督檢查,對于違反防暑降溫規定要求的,進行嚴厲懲處并予以公開曝光。勞動者也可以通過12351、12333等熱線匿名投訴或舉報,由勞動行政部門進行勞動監察,或者工會組織進行法律監督。
愛心驛站撐起“遮陽傘”
日前,記者來到位于北京東城區金魚池中街的一家由北京鏈家負責運營的愛心驛站。推開門,頓感清涼撲面。休息區內,微波爐、飲水機、應急藥箱等設施一應俱全。沙發上,一名快遞員滿意地說:“有了愛心驛站,就有了能臨時休息、補充能量的地方,下午工作的效率更高了。”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北京鏈家于2021年9月便實現了愛心驛站的全覆蓋,即全市1400多家門店全部掛牌作為愛心驛站站點,為包括新就業群體在內的戶外勞動者以及附近居民提供休息、飲水、充電、熱飯等多樣化貼心服務。
據了解,這些年,全國總工會針對戶外勞動者“吃飯難、喝水難、休息難、如廁難”等實際問題,推動各級工會建立眾多驛站。截至2024年底,全國已建驛站18.61萬個,覆蓋服務職工群眾1.93億人,日服務230.97萬人次,全年累計服務職工群眾近8億人次。
同時,各地的企事業單位也陸續加入與工會合作建設驛站的隊伍中,由各地工會、銀行、電信營業網點、加油站、中介等單位建立的大大小小的服務站點,為包括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在內的戶外勞動者支起了一頂頂全社會參與的、飽含溫情的“遮陽傘”。
浙江省嘉興經開區長水街道黨工委等部門交出了一份示范答卷。“我們自2024年以來,因地制宜在轄區陸續建立了13個驛站,并繪制了關愛地圖準確標注服務點位。”長水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冷眩介紹,目前,街道已建成24小時全天候服務的戶外職工驛站,致力于打造“2公里覆蓋、10分鐘可達”的騎士服務圈。黨員志愿者們定期對驛站設施進行檢查維護,確保各項設備正常運行,為戶外工作者提供舒適的環境。驛站還與黨群服務中心緊密聯動,形成了覆蓋廣泛、功能互補的暖“新”服務矩陣,為包括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在內的戶外勞動者提供堅實的后勤保障。
各地的服務站點還積極拓展服務范圍。比如,長沙市芙蓉區瀏正街社區站點、深圳市龍華區福城街道大水坑社區暖蜂驛站等多個愛心驛站,創新聯合當地餐飲企事業單位,為包括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在內的戶外勞動者提供愛心送餐服務,使他們在驛站就餐的選擇不再局限于自帶餐食加熱或者在外購買高價餐食。
專家指出,驛站與餐飲業的聯合可謂一舉多得、合作共贏。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而言,平價熱餐保障了他們高強度工作下的營養和體力;對餐飲企業來說,驛站穩定的午間客流帶來了穩定的收益。同時,該模式有效利用了本地餐飲資源,形成“驛站集單+中央廚房配送+小店承接”的微循環鏈條。這種以需求為導向的資源整合,既精準服務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也為區域餐飲服務業注入了活力。
讓權益保障覆蓋更多勞動者
根據全國總工會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結果,目前新就業群體總數已達8400萬人。保護他們的權益需要全社會的關注與努力。
7月7日,貨拉拉司機周國模卸貨鋼化玻璃時,玻璃突然破碎,其雙手、肩膀和頭部多處被玻璃碎片劃傷。周國模在申報職業傷害保障后,在人社局和貨拉拉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完成了材料填報和事故認定,理賠過程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我們貨車司機整天在外面跑,風險還是挺高的,搬貨時一不小心就可能崴腳、扭腰。現在有了新職傷,自己不用出保費,出事了也可以報銷相關費用,讓我們很安心。”周國模告訴記者。
據了解,作為試點企業之一的貨拉拉響應政策號召,已進行新職傷保險的三年試點,并于今年7月1日將新職傷保險試點省份從7個擴展至17個。試點期間,貨拉拉累計投入金額超1.5億元,保障訂單超7.6億單,覆蓋司機超170萬人,預計試點省份擴展后將覆蓋平臺80%的司機。
保障新就業群體權益,全社會在持續行動。人社部于2022年開始試點“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與傳統的商業意外險不同的是,新職傷保障無需個人承擔費用,全部由平臺出資,不區分全職與兼職身份,適應了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過渡性、靈活性的勞動特征。今年7月7日,交通運輸部、民政部、人社部、全總發布《關于加強運輸途中意外傷亡貨車司機幫扶救助的通知》,提出加強職業傷害保障,推進同城貨運行業職業傷害保障應保盡保,研究探索干線貨運司機工傷保障政策。
7月上旬,中國道路運輸協會組織滿幫集團、貨拉拉、滴滴送貨、快狗打車等4家主要貨運平臺企業,簽署了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自律公約。據了解,自律公約承諾平臺持續開展抽成“陽光行動”、降低過高收費和抽成比例,建立過低運價阻斷機制,實施貨主預付運費、購買運費補償險、運費催付、賠償先付等;平臺不強制貨車司機參與促銷活動,不將行為分、能量值與運費提現掛鉤。這樣的舉措,不僅方便了司機找貨攬貨,還增加了司機的收入。
專家認為,有關部門應針對新就業形態領域特點,進一步完善專門的法律法規和社會保障體系,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提供堅實保障,增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抗風險能力與發展韌性。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名為化名)
(本報記者 任歡 本報通訊員 甘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