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5-08-09 13:19:08
原標題:當AI成功地將陶片重新拼合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當AI成功地將陶片重新拼合
來源:人民日報
最近,在上海舉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一項獨特的賽事引起廣泛關注,由山東大學考古學院(文化遺產研究院)與北師香港浸會大學高等研究院聯合發起的“大辛莊陶片拼合AI挑戰賽”正式啟動。這場挑戰賽,正將山東濟南大辛莊遺址深處那數以萬計的商代陶器碎片,與全球頂尖的人工智能智慧連接起來。
這些歷經3000年光陰的文化遺存,每一片都承載著歷史的秘密,等待著被重新拼合,無聲訴說那塵封已久的故事。幾代考古工作者日復一日地進行著這項浩大而精密的“拼圖工程”,如今,這項挑戰被擺上了AI的競技場,開啟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科技與人文的深度對話。
“大辛莊陶片拼合AI挑戰賽”重在多學科、跨領域的深度合作。它并非由單一學科主導,而是由來自考古、數學、計算機、文化人類學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策劃和推動。考古學家們提供真實、寶貴的發掘數據,并提出關鍵且亟待解決的研究難題;計算機科學家們則提供嚴謹的理論框架和創新的算法工具。這種多學科的融合,確保了競賽既能緊貼考古學的實際需求,又能激發人工智能最前沿的創新潛力。
在AI賦能考古的過程中,我們面臨一個根本性問題,那就是人工智能不應僅僅是現成模型的簡單應用,而應深入到考古學的最基礎任務中去,解決那些制約學科發展的瓶頸。陶片智能分類、斷茬匹配與拼合,就是這樣基礎而又關鍵的任務。競賽的意義正是在于推動這類基礎性研究的突破。我們希望參賽者能夠開發出具有通用性和可解釋性的算法模型,能夠有效應對陶片歷經3000年風化、磨損和顏色失真等復雜情況。這些基礎性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將不僅僅服務于此次競賽,更將為未來AI在文物修復、古文字解讀、文化網絡模擬等領域的應用,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石。
更重要的是,當AI成功地將陶片重新拼合,我們所得到的,不僅是一個完整的器物,更是一個全新的歷史解讀維度,為計算考古學這一新范式探索前路。它讓我們能從多維度進行深度的觀察和思考——
從微觀層面洞察歷史。陶器的形制、紋飾和燒制工藝,都蘊含著古代社會生產組織、工匠風格和技術演變的信息。AI的精準分類與拼合,可以幫助我們從這些碎片化的細節中,重建完整的技術圖譜。
從宏觀層面重構歷史。拼合出的器物形態與數量,可以作為我們理解當時社會組織、生活圖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線索。通過對大量陶片的分析,AI能夠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辨識商文化與本地東夷族群之間的互動模式。
從開放共享中探索未來。我們向全球開放了珍貴的考古數據,并要求參賽團隊開源其解決方案。這種開放科學的理念,將加速AI技術在考古、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創新應用,吸引更多跨界人才投身其中。
AI不會取代考古學家,而是讓考古工作者將文物本體認識得更深邃、將文物碎片拼綴得更快、將文物背后的歷史復原得更準確和完整。這場多學科共同發起的AI競賽挑戰,是一場技術的較量,也是一場思維與考古思路的激蕩。它讓我們看到,當人工智能的智慧之光照亮歷史的深邃長河,考古學將不再“冷門”,而會變得更加充滿活力與魅力。
我們有理由共同期待,數字代碼與人文歷史的合奏交響,將共同書寫AI考古學的新篇章,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與創新貢獻新的智慧。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考古學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