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報
2025-08-22 16:16:08
原標題:創新發展 促優質中醫資源擴容下沉
來源:健康報
原標題:創新發展 促優質中醫資源擴容下沉
來源:健康報
□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濟南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劉宏瀟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濟南醫院自2022年10月獲批第四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以來,由山東省、濟南市兩級政府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三方攜手,堅持“一院三區、一體兩翼”的建設布局,在齊魯大地踐行中醫藥傳承創新與優質資源下沉,實現國家級中醫資源從“技術平移”到“生態重構”的跨越。
戰略布局:從單點突破到全域協同的空間分布
在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中,山東省、濟南市兩級政府為主導建設方,筑牢頂層設計與資源保障根基;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作為輸出醫院,發揮國家級中醫診療高地的引領與輻射作用;廣安門醫院濟南醫院作為輸入醫院,承擔優質資源承接與區域中醫診療樞紐打造的責任。
醫院的“一院三區”是一場基于區域需求的醫療資源戰略性重組。市中區共青團路院區延續“濟南中醫”老字號,保留原市中醫醫院傳統優勢專科;高新區東院區對標“東強”戰略,打造服務東部的中西醫結合診療中心;槐蔭區醫學中心院區對接廣安門醫院腫瘤、風濕等國家重點學科,建成輻射華東華北的中醫藥臨床新高地。
戰略性資源重組的效能已初步顯現。2024年,醫院門急診人次同比增長28.03%,出院人次增長18.1%,門診及住院外埠患者占比提升26.07%、15.53%,平均住院日縮短0.3天。
聯動創新:從技術輸出到體系共建的機制突破
全方位的聯動創新,是資源下沉的“傳動軸”。
管理層面,廣安門醫院以大部制為引領,40余人次管理專家歷經9輪專項指導,推動兩地管理理念、流程、標準同頻共振。同步引入104名北京專家(28名常駐),精準帶動濟南醫院重點學科建設,通過“傳幫帶”為當地注入人才“造血”動能。
臨床技術方面,以風濕病科為例,將廣安門醫院中西醫結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特色技術體系完整引入濟南醫院,形成全周期診療模式。同時,在濟南醫院開設房顫、痛風、失眠等38個專病門診,開展腫瘤射頻消融術等64項新技術,其中3項填補區域空白。
這種聯動創新延伸至科研領域,借力廣安門醫院科研優勢,通過專家指導、科室對接推動科研發展。近兩年,濟南醫院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3項,獲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項目兩項,科研經費增長37.9%。2025年20個項目入選省級中醫藥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為協同生態注入動能。
效能躍升:從服務下沉到能力再造的質量革命
“以前看疑難病得往北京跑,現在家門口就有國家級專家?!?2歲濟南市民李先生的感慨,道出了醫院能力提升的民生溫度。這背后,是“輸血”變“造血”的人才培養智慧。
2024年,北京派駐專家在濟南醫院完成門急診服務2萬余人次,教學查房400余次,指導開展新技術18項,形成了“專家駐點﹢遠程指導﹢跟師學習”的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王新陸、王慶國國醫大師工作室及馮興華、謝雁鳴、姜泉等國家級名醫工作室落地,岐黃人才騰飛計劃、新苗護理人才、藥學菁英成才等專項培養工程持續推進,讓一支“帶不走的中醫國家隊”在濟南市逐步成長。
數據見證著這場質量革命的成效。濟南醫院新增國家中醫優勢??婆嘤椖?個、市級扁鵲精品???個;重點病種急診轉出率從2022年的1.39%降至2025年6月底的0.38%,住院外轉率從2024年上半年的0.50%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0.28%;2025年上半年市域外患者門診量同比增長26.38%,“大病不出省”的防線越筑越牢。
輻射引領:從單點示范到全域聯動的生態構建
優質資源的輻射,不止于醫院圍墻之內。
濟南醫院的“1﹢N”醫聯體模式已覆蓋3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2家縣級中醫院,遠程會診、技術幫扶讓基層能力穩步提升。2024年,醫院組織開展99場義診、19場健康講座,服務群眾2萬余人次,讓中醫藥“飛入尋常百姓家”。
中醫藥文化的傳承更顯匠心。醫院有著60年歷史的中藥博物館年接待參觀者超1.2萬人次,“岐黃小郎中”項目走進12所中小學,泉城中醫青年夜校照亮傳承之路,讓中醫藥從醫療走向生活。
醫院成功獲批全省“中醫生活化”試點項目,在醫學中心院區打造“中醫生活樣板間”,以藥膳食療、養生技術實操教學,構建“防—治—養”一體化服務,讓群眾獲得感在家門口升級。
下一步,醫院將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為牽引,加速醫學中心院區啟用,推動和廣安門醫院技術同源、管理同標、服務同質、文化同核,打造臨床診療、人才培養等六大高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