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舜網
2025-08-22 10:10:08
原標題:山東新能源汽車“鏈”式崛起
來源:舜網
原標題:山東新能源汽車“鏈”式崛起
來源:舜網
2025年8月20日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系列現場記者見面會——“鏈”出新能源專場。山東重工集團中國重汽濟南卡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重汽濟南卡車制造公司”)、山東魏橋新能源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魏橋新能源汽車”)、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特來電”)、山東豐元鋰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豐元鋰能”)4家企業齊聚,介紹山東打造國家新能源汽車重要基地情況。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裝備產業處處長賀強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上述4家企業精準覆蓋產業鏈上中下游,是山東新能源汽車產業實力的縮影:上游豐元鋰能深耕鋰電池正極材料,提供核心原料支撐;中游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重汽”)主攻商用車、魏橋新能源汽車布局乘用車,體現山東整車制造穩步推進的格局;下游特來電深耕充電網絡,完善產業服務終端。
賀強介紹,山東新能源汽車產業主要有產業鏈齊全、龍頭企業帶動顯著、產業布局持續優化、研發創新能力穩步提升等4個特點。
根據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數據,2025年上半年,山東新能源汽車產量53.2萬輛、同比增長107.1%,居全國第四位,較去年提升5個位次。按照《山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到今年年底,山東將力爭實現5000億元產業規模,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顯著增強。
整車制造穩步推進
目前,中國重汽濟南卡車制造公司正全力從傳統燃油向新能源汽車的戰略升級。中國重汽濟南卡車制造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趙海介紹,公司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采取多技術路線并行策略,已實現充電、換電、插電、混動四大技術路徑的全面布局。
面對新能源與智能網聯商用車的快速發展,中國重汽濟南卡車制造公司已突破高壓電控系統、高效電驅動系統等一批“卡脖子”技術,逐步建立了“技術自主化、產品多元化、市場全球化”的核心競爭力。2025年上半年,該公司累計銷售新能源重卡0.94萬輛,同比增長221%。
目前,重汽行業普遍面臨續航里程限制、電池自重導致的運力損失以及補能效率較低等問題。對此,中國重汽集團汽車研究總院院長王意寶對記者介紹了針對性措施:第一,攻堅電池技術,著力提升能量密度,從根源上突破續航瓶頸;第二,采用800伏、1000伏充電技術,將電池電量從10%充至80%的時間壓縮至30分鐘,通過優化充電方式延長單次充電工作時長來緩解運力損失影響;第三,與特來電超充網絡深度協同,進一步提升終端補能效率。
在商用車領域加速迭代的同時,2024年,全球領先的鋁產品制造商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魏橋集團”)組建了魏橋新能源汽車,山東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也迎來本土力量的突破。
在汽車行業競爭白熱化的當下,魏橋集團為何要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魏橋新能源汽車乘用車事業部副總經理顧志宏解釋道,魏橋集團的鋁業全產業鏈規模超千億元,需進一步突破現有增長極。而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萬億級賽道,產業鏈長、帶動效應強,與魏橋集團鋁材料優勢形成契合。布局該產業可為集團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構建多元發展的產業生態。
顧志宏介紹,鋁材料應用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具有能耗低、車身剛度強的優勢。從能耗維度看,原生鋁每噸生產需耗電4萬千瓦時,而再生鋁二次利用僅需1400千瓦時,能源成本大幅降低;從產品迭代看,下一代車型中鋁材料占比將提升至50%,這一升級可直接推動車輛續航能力提升10%。
顧志宏表示,目前,公司新能源汽車推廣最大的難題是成本,以鋁40元/公斤、鋼鐵20元/公斤來舉例,鋁的采購成本價格約為鋼鐵的2倍,導致同款車型鋁制版本價格高于鋼制版本,如鋼車10萬元、鋁車12萬元,消費者對價格的接受度受影響。不過,這一問題存在化解空間,隨著高端車型逐步普及對鋁材料的應用,規模化效應將逐步顯現,屆時鋁材料有望下沉至大眾車型,推動成本下行。
目前,魏橋新能源汽車已布局從原鋁生產、零部件加工、汽車設計與制造、銷售服務到整車拆解回收的全產業鏈,形成以“輕量化、綠色化、智能化”為特色的汽車產業集群。
全產業鏈協同發展
整車制造的穩健發展,離不開山東在電池材料、充電基礎設施等產業鏈上下游的全面布局與技術突破。作為鋰電池正極材料領域的代表企業,豐元鋰能提供的核心材料為山東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上游環節提供了重要支撐。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升溫,消費者對快充效率與續航里程的訴求持續攀升,對動力電池核心的正極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該公司董事長萬福信介紹,目前,豐元鋰能現有鋰電池正極材料產品涵蓋磷酸鐵鋰和三元兩大主流系列,廣泛應用于儲能鋰電池、動力鋰電池及數碼領域(含電動工具)鋰電池等場景。
以高性能的高壓實密度磷酸鐵鋰為例,該材料壓實密度超過2.6g/cm3,高于行業里主流的2.2g/cm3到2.4g/cm3。這一特性有助于提高鋰離子的傳輸效率,可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600公里的充電速度。此外,該材料單位體積內能容納更多活性物質,有效提升電池體積能量密度,可實現1000公里的長續航。
2016年,草酸行業巨頭山東豐元化學股份有限公司(002805.SZ)跨界進入鋰電池正極材料這一新興領域,組建了豐元鋰能。當前,豐元鋰能鋰電正極材料已建成及在建產能達31.5萬噸,產能規模穩居國內同行業前列,服務全球頭部電池企業。
在產業鏈下游,特來電作為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頭部運營商之一,以智能充電網絡為山東新能源整車應用提供基礎設施保障。“中國90%以上的新能源汽車都在特來電的充電網上充過電。”特來電副總裁趙健介紹。
早在2014年,當行業還停留在“單樁充電”階段時,特來電就率先研發了電動汽車群管群控技術,建立了有別于傳統充電樁的充電網技術路線,為未來大規模電動汽車的到來做好了預判。
趙健表示,充電網的核心價值在于保障新能源汽車和電池的安全。充電樁只是一個充電器,無序充電會對電網造成沖擊。而充電網通過為每個終端植入芯片、接入大數據并形成網絡體系,可實現全流程有序充電。
這一優勢在電池安全領域尤為凸顯。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電池安全問題備受關注,今年國家發布的《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明確提出動力電池“不起火、不爆炸”,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嚴電池安全令”。
趙健介紹,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主要是因為帶了一塊大電池,電池一旦遇到擠壓、碰撞、熱失控,就有可能燃燒或者爆炸。為此,特來電充電網通過BMS(電池管理系統)與CMS(充電管理系統)組成的硬件主動防護層,結合大數據防護層,實現風險實時阻斷與事前預警分析,從技術層面保障充電安全。
目前,特來電充電量累計突破500億度,覆蓋全國366個城市,接入終端近80萬個,實現碳減排超5100萬噸。
面對未來智能化、超充化、能源互聯化的趨勢,趙健透露,特來電已規劃三大技術演進路徑:一是面向無人駕駛時代的智能充電解決方案,二是推出“超充2.0”時代——智能共享超充網絡,三是構建“充電網+微電網+儲能網”三網融合的虛擬電廠體系。
山東底氣
賀強表示,山東是汽車產業大省,體系完備、鏈條健全,已形成“上游原材料——中游整車制造——下游充換電及回收”的完整產業鏈。
近年來,山東傳統零部件企業加速向新能源領域轉型,軸承、輪胎、剎車盤、制動系統等核心產品成功切入市場,產業化成效顯著。同時,通過引入濟寧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棗莊欣旺達電子有限公司、比亞迪弗迪動力電池有限公司等動力電池企業,山東進一步強化了產業鏈核心環節的支撐能力。
山東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崛起,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帶動。在商用車賽道上,以中國重汽、中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一汽解放青島汽車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頭部企業持續占據全國領先地位,為產業發展提供了穩定支撐;乘用車領域則通過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落地投產與產能釋放,結合本土企業魏橋新能源汽車的入局,推動山東在該領域的發展得到有效完善。
以中國重汽為例,趙海介紹,公司作為山東汽車產業鏈的“鏈主”企業,通過向上整合核心零部件資源、向下帶動配套企業協同發展,同時聯合高校、科研機構及產業鏈上下游搭建創新平臺,在促進技術成果轉化、集聚專業人才、吸引配套項目落地山東等方面持續發力,助力山東形成具有一定全國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截至2025年5月底,山東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超10萬家,形成龐大的產業集群;創新主體培育成效顯著,累計誕生11家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6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技術攻堅與細分領域突破中發揮核心作用。
在此基礎上,山東不斷優化產業鏈布局,初步形成濟南、青島為龍頭,煙臺、濰坊、淄博、日照、臨沂、聊城等配套協同發展的“兩核引領、多點支撐”的發展格局。其中,濟南、青島聚焦整車制造,濰坊、煙臺深耕零部件配套,棗莊和泰安發展鋰電產業,濱州等地推進輕量化鋁材應用等。2024年,濟南和青島兩地的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60萬輛。
賀強表示,未來,山東將統籌推進商用車與乘用車發展,通過優化營商環境、保障人才供給、出臺專項政策等舉措支持車企發展,推動本地產業實現技術迭代與產品升級;同時,山東將加大對電機、電控、電池等“三電系統”的布局力度,強化對智能網聯等新興業態的支持,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穩健發展。
原標題:山東新能源汽車“鏈”式崛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