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5-06-19 08:50:06
原標題:以事顯理 化數為術 以用導學 賽教融合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以事顯理 化數為術 以用導學 賽教融合
來源:中國教育報
近年來,德州學院秉承“建設高水平、有特色、國際化應用型大學”的辦學理念,數學與大數據學院緊跟學校發展定位,在數學建模培訓及系列課程教學工作中,以“明事理,尋根本,拓思維,重應用”的工作思路,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課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明事理·以事顯理:借助生活實例講解數學之理
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功能,德州學院數學與大數據學院以數學建模競賽為依托,在“數學建模”系列課程中充分體現“從實際中來,到實際中去”的理念,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有效地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在學校、學院各級領導的支持下,數學建模教學團隊在全校范圍內通過講座、網站宣傳、榮譽表彰等形式開展數學建模知識普及活動。在普及活動中,團隊列舉大量的實例說明數學和技術之間的緊密聯系,從而使廣大師生能較為清晰地理解“數學建模是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成實際應用的技術”。例如,通過曹沖稱象的故事引出定積分的概念;借助學生的愛美之心,引導他們利用黃金分割原理,結合自己的身高計算出適合自己的鞋跟高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數學建模競賽工作提供寶貴的專業性智力支持。這在“橫向”上為本項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尋根本·化數為術:轉化數學之理解決現實之事
為了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視角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學會將“文字”轉化為數學語言的技巧,德州學院數學與大數據學院每年面向全校學生舉辦系統且多角度的數學建模講座。在講座中,通過列舉大量的生活實例,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基本原理可以為身邊生活生產中的具體技術服務,進而使學生形成了“數學即技術”的理念,從而使全校學生都能尋找到自己專業與數學建模的結合點。例如,講解集合知識點時,告訴學生實際上在小學數學中的分類就是集合,然后引導學生利用集合的思想設計公交線路查詢問題的算法;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決無人機的編隊問題等。
拓思維·以用導學:引入應用項目訓練系統思維
只有系統學習才能形成條理思維,只有量的積累才能有質的突破。為確保參訓學生數學建模思維的形成,數學建模教學團隊精心選取培訓內容,經過多年實踐探索,形成了一套較為合理的培訓流程。在培訓中,德州學院數學與大數據學院特別注重以國家重大工程和身邊的民生工程為實例,向學生強調數學建模的適應性。合適的內容加上合理的流程,使參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不斷獲得對數學建模的新的感悟和理解,進而提升興趣和能力,形成了學生主動學習、積極自我更新知識結構的良性模式,讓他們形成理論聯系實際的系統思維。這在“縱向”上為數學建模競賽工作奠定堅實基礎,同時讓參賽學生具有良好的競技狀態。
重應用·賽教融合:培養數學類創新應用型人才
如何培養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能力的數學類應用型人才是德州學院數學與大數據學院一直在思考的重要課題。在工作中,學院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學科競賽是檢驗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平臺,因此,在課程建設中凸顯賽教融合內容。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建立研討式、案例式課堂教學示范課。將數學建模競賽、算法大賽等賽事融入課程體系,打破傳統教學的邊界,讓學生在真實問題中提升應用能力。例如,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的賽題多源于工程、經濟等實際場景,參賽者需在短時間內完成建模、求解與驗證,這一過程不僅能深化理論理解,更能培養團隊協作與跨學科應用能力。賽教融合的培養模式讓“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成為了可能,有效助力學生從“解題者”向“問題解決者”轉變,從而夯實培養數學類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基石。
數學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扎實的理論根基。德州學院數學與大數據學院實施“強基計劃”,通過優化課程設置,強化系列核心課程,同時融入計算機科學、數據科學等前沿內容,構建“數學+”交叉知識體系。在教學中,學院將歷年競賽題目進行分解后融入課程體系,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視角看待問題,將機器學習算法與數學推導相結合,幫助學生打通從理論到應用的“最后一公里”,實現從知識向能力的轉化,使得學生在各類科技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國家級別獎勵30余項、省級獎勵300余項。未來,德州學院數學與大數據學院將不斷創新和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推動數學類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提質增效。
(高秀蓮 張智廣 王金嬋 劉艷芹)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