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5-06-25 08:53:06
原標題:陽朔山水中藏著“諸葛遺風”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陽朔山水中藏著“諸葛遺風”
來源:中國青年報
廣西陽朔憑借著綺麗的山水風景蜚聲海內外,吸引無數游客紛至沓來。然而,陽朔還有一處人文內涵尚未被大眾知曉,那就是諸葛文化。日前,筆者前往陽朔參加了陽朔諸葛亮文化旅游節,近距離感受了三國文化、諸葛文化在華南地區的傳承與發展。
全國著名的諸葛亮紀念地有很多,如山東沂南、河南南陽、湖北襄陽、四川成都、陜西勉縣等,他們大多是諸葛亮的足跡地,留存有相關遺跡和后世紀念的祠廟。但諸葛文化另有一種活態傳承,即諸葛后裔。目前全國最著名的諸葛后裔聚集地是浙江蘭溪諸葛村,而廣西陽朔是華南最大的諸葛后裔聚集地。據了解,在桂林共有1.6萬諸葛后裔,其中陽朔縣有8000多人,陽朔縣葡萄鎮有5000多人,葡萄鎮的翠屏、周寨、景隆、大林里、龍頭山、觀音山、九竹山等7個村的村民全部為諸葛亮后裔,總人口2500多人。
廣西并不是傳統意義上諸葛亮的足跡地和蜀漢政權的統治地區,為何諸葛亮的后裔會在桂林、陽朔一帶形成規模聚居呢?
據《陽朔縣志》所引元人費一枝所作《晉都督祠碑》載,在晉代時,諸葛亮的后裔諸葛齊囂曾在廣州任都督。致仕之后,諸葛齊囂搬遷到了廣西陽朔白沙律郎村(今陽朔縣白沙鎮立龍村),自此繁衍生息、開枝散葉。至宋代,其后人諸葛文庚考中進士,名顯一時。不久,由于兵燹之亂,諸葛后裔流離失所,其中有一支于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輾轉至今陽朔縣葡萄鎮翠屏村,發展成今天的諸葛亮后裔聚居地。
至晚在元代,桂林地區已經有了紀念諸葛亮的武侯祠。據載,桂林市區的寶積山曾建有武侯祠,明清兩代的廣西按察使司衙門正設在寶積山腳下。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官員常會登上寶積山,瞻仰武侯祠,撫今追昔,因此有不少憑古吊今的詩文流傳后世,留下不少碑刻。2001年,寶積山石刻作為桂林石刻的一部分,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宋、明、清摩崖石刻25件,與武侯祠相關的就有5件。寶積山武侯祠在明清時期得到了多次重修,只可惜在日軍侵華時毀于戰火,淹沒于歷史煙云之中。
2016年,諸葛后裔在陽朔縣葡萄鎮翠屏村五指山山麓,按照原寶積山武侯祠占地面積大小,重建了武侯祠并立諸葛亮銅像,布置了“諸葛亮生平事跡”“桂林武侯祠變遷”“廣西諸葛后裔基本情況”“木牛流馬”等內容,成為當地舉辦武侯祭祀、傳承諸葛精神的人文景觀。
陽朔的諸葛亮后裔將每年的“春祭”民俗整合為葡萄鎮的民俗節慶——陽朔諸葛亮文化旅游節,目前已連續舉辦13屆。每年的節慶期間,民俗巡游、春祭大典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除了國內游客,還有大量海外游客參與其中,這里也成為他們感受中華文化的一個窗口。陽朔縣的諸葛后裔尤其注重對青少年的文化熏陶,在節慶當日,當地的少年齊誦《誡子書》的場面令人印象深刻。當地的諸葛后裔還自發籌資成立獎學金,每年獎勵考上大學的優秀學子,讓年輕人成為諸葛文化的傳承者。
在以往的印象中,桂林、陽朔地處嶺南,并不是諸葛亮的足跡地。事實并非如此,據史載,桂林一帶在東漢時期為始安縣,隸屬零陵郡。而零陵郡又是荊州七郡之一。因此早在漢代,桂林、陽朔一帶的行政隸屬是與今湖南、湖北為一體的,這里也成為荊楚文化與嶺南文化的一個交匯處。
零陵郡對于劉備集團有著特別的意義。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載,赤壁之戰后,劉備占據荊南四郡,以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零陵郡正是諸葛亮所督之地,而桂林、陽朔一帶在長達6年的時間內,都是諸葛亮直接管轄的地區。諸葛亮巡視諸縣,很可能到過這里,而這里向諸葛亮提供賦稅,也保證了劉備入蜀之戰的順利進行,為蜀漢政權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陽朔不僅是諸葛亮后裔聚集地,還是諸葛亮的政治實踐之地。陽朔已經擁有了吸引全球游客的瑰麗風景,未來能否以諸葛文化賦能文旅發展,讓更多游客因人文底蘊而來,值得期待。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