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07-08 10:43:07
原標題:新時代的戲曲人才理應“文武雙全”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新時代的戲曲人才理應“文武雙全”
來源:中國文化報
蘇 銳
近期到山東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采訪,該學院戲曲系負責人的一番話讓人深思。山東文化藝術職業學院是山東唯一的公辦文化藝術類高職院校,培養人才更注重實用性。被問及就業單位喜歡什么樣的學生時,該負責人回答:“如今,很多文藝院團缺的是綜合性角色,來什么活兒都能像那么回事。比如你主工青衣,還得會打個把子掄個槍。”
當下,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旺盛。各行業快速發展變化的態勢,要求從業者一專多能,戲曲圈也不例外。
前些年,作為首批“吃螃蟹的人”,一些戲曲演員主動搞起直播,通過網絡傳播推廣戲曲藝術,收獲了大批粉絲,帶動了線下演出市場的火熱。還有一些院團,主動融入研學旅游線路,打造沉浸式戲曲文化體驗場景,受到中小學生和家長的歡迎。跨界與融合,已經成為新時代戲曲藝術發展新的特點。
具體到人才的培養,藝術創作演出領域的新形勢,要求戲曲人才跳出傳統理念的窠臼,不僅要能唱,還得嘗試能跳、能打、能舞,做到“文武雙全”。這是文藝院團的現實需求,更是戲曲人才個人成長的需要。
我們常講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專一行。對于戲曲演員而言,“愛一行”“專一行”的內涵就是跟劇種相關的知識都要了解,即使做不到樣樣精通,也得掌握其基本的理論、了解其發展的規律。
近些年,我國戲曲人才培養理論和制度體系不斷完善,有更多非梨園世家出身的家長,選擇把孩子送到戲曲專業就讀。同時,各級黨委、政府強化對戲曲藝術的支持,在經費保障、人員編制、青年人才培養等方面出臺了務實舉措,成效顯著。社會各界的態度和行為,證明了大家對戲曲藝術的熱愛與信心,展現了戲曲藝術發展的美好前景。
同時應當注意到,跟文藝院團的需求相比,當前部分學校培養的戲曲人才,在用功程度、行業認知、身份歸屬感等方面仍然有提升的空間。有的戲曲專業畢業生技能單一,無法適應院團的復合型崗位。比如,有的孩子走出戲校只會翻跟頭打把子,缺乏“嗓的練習”;有的學生雖然唱功了得,但是“不能打”。
更多的時候,戲曲人才的短板表現在“業務太專”,但是對其他行業不了解,對戲曲藝術在新時代面臨的形勢認知不清。所以有的時候,即使是剛走出校門的戲曲人才,身上隱約還能“聞到”幾十年前的梨園行江湖氣息。戲曲藝術在今天如何更好地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的人壓根不關注。
社會的發展對文藝院團提出了更高要求,戲曲人才也需要因時而動。一張互聯網,將世界聯系得更緊密。新的傳播媒介,帶給戲曲藝術更廣闊的舞臺和更復雜的挑戰。當下的戲曲人才應當努力拓展自己的技能,多接觸新鮮事物,多了解現代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的審美偏好。因為,“一招打遍天下”在今天變得越來越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