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商報
2025-07-25 14:32:07
原標題:加速向新向優多地經濟半年報亮眼
來源:中國商報
原標題:加速向新向優多地經濟半年報亮眼
來源:中國商報
本報記者 王彤旭
各地正在陸續交出“年中答卷”。據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23日,已有湖北、寧夏、河南、四川、江西等24地公布了上半年 GDP(國內生產總值)數據。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付一夫對記者表示,得益于國家宏觀政策的有效調控,以及各地積極推動產業升級、擴大內需等舉措,多地 GDP增速高于全國水平,表明我國經濟增長動力強勁,呈現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
多地增速跑贏全國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經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6605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國民經濟頂住壓力、迎難而上,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
從增速來看,上半年湖北GDP同比增長6.2%,這是近4年來湖北上半年GDP增速最快的一年。據悉,湖北上半年 GDP的高速增長,離不開促消費政策的刺激。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湖北社會零售品總額高達1.3萬億元,同比增長6.9%,高出全國均值1.9個百分點。在供給端方面,上半年,當地商超延續迅猛發展態勢。據贏商網統計,今年湖北商業市場有22個新項目,遍布武漢、黃岡、黃石等7座城市,累計商業體量約為157.9萬平方米。在需求端方面,以舊換新政策效果明顯:截至6月11日,今年湖北全省3C數碼、家電、廚衛等以舊換新產品總銷量達3358萬臺,累計帶動銷售總額為414.8億元。
此外,浙江、河南的GDP增速同樣亮眼,分別為5.8%和5.7%。
從 GDP總量看,長期位居全國第一的廣東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超6.87萬億元(68725.40億元),繼續領跑全國。江蘇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樣超過6萬億元,達到66967.8億元,位居第二。山東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超5萬億元,位居第三。
“廣東以超6.87萬億元的地區生產總值穩居榜首,這一數字不僅令人矚目,更凸顯了廣東作為我國經濟大省和開放前沿的強大實力。”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聯合創始發起人袁帥對記者表示,廣東的經濟總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其背后是深厚的產業基礎、活躍的市場環境和持續的創新動力。廣東的成功,不僅在于其龐大的經濟規模,更在于其經濟結構的優化和升級,以及在新興產業、科技創新等方面的領先地位。
寧夏上半年經濟增長的表現亦十分亮眼:實現生產總值2650.90億元,同比增長5.8%,增速連續3年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6項主要指標中有14項增速高于全國。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分別增長5.0%、6.2%和5.6%。其中,寧夏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制造業表現尤為突出、增長10.5%,為當地經濟增長作出有力貢獻。
而作為首都的北京,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029.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經濟增速同樣保持穩健。
“從GDP總量看,東部沿海地區的廣東依舊領先,體現了其經濟基礎雄厚、產業配套完善等優勢。而湖北、河南、四川等中西部省份增速較快,且四川、河南GDP總量位居前列,說明中西部地區憑借豐富資源和政策支持正迎來加速發展,我國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成效。”付一夫說。
新質生產力發展提速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今年上半年的經濟數據顯示,我國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新興產業茁壯成長,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綠色發展提質增效,產業改造升級加快。
從上半年的“成績單”來看,多地在推動技術創新,以及推動產業創新和技術創新融合上走出了堅實步伐。
上半年,廣東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9%、6.0%,占規上工業比重達55.4%、33.0%;新能源汽車、儲能電池、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14.7%、42.2%、34.0%。人工智能領域集聚核心企業1500家、獨角獸24家,深圳“機器人谷”形成產學研用創新生態,世界級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湖北經濟運行也呈現出產業升級向新向優的特點,新興產業加快成勢。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4.4%,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27.5%。
湖南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加力推進科技創新高地標志性工程建設,縱深推進“智賦萬企”行動,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壯大。上半年,湖南全省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6.3%,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7.6%。
北京新質生產力培育同樣駛入“快車道”。上半年,北京新興產業動能強勁。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長8.7%,其中核心產業增長10.5%(按現價計算)。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和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9%和16.8%(二者有交叉),分別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速3.2個、7.1個百分點;鋰電子電池、新能源汽車、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產量成倍增長。1月至5月,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收入分別增長12.3%和10.2%,信息技術服務、數字內容及相關服務、新型媒體服務等產業發展迅速。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72.9%,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
“從上半年各地‘成績單’可以看出,產業升級成效顯著。”付一夫表示,部分省份經濟快速增長得益于新興產業支撐,如湖北等地發展半導體、電池等產業,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這表明各地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新質生產力正在加速形成,有助于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增強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
明確下半年發展目標
今年下半年,各地如何全力“拼”經濟?
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廣東持續為全國做先鋒、挑大梁。下半年,廣東計劃持續“上新”:加快暢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持續加強科技創新、體制創新,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搶占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海洋牧場、低空經濟等產業新賽道,不斷激發釋放經濟增長新動能。
江西省明確,下階段將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大力提振消費,擴大有效投資,穩預期、強信心,推動全省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
云南也要求,接下來,各級相關部門需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持續用力,加力推動各項有利政策落地顯效,努力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河南發布《推進2025年下半年經濟持續向上向好若干政策措施》,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堅決打贏經濟發展夏秋季戰役,實現“全年紅”,為全國大局多作貢獻。具體而言,一是千方百計促消費、擴投資,二是用心用情助企業、強產業,三是堅定不移抓改革、促開放,四是全力以赴保民生、守底線。
其中,積極推進河南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頗為重要。河南計劃進一步強化全局意識和系統觀念,推動各項工作不斷走深走實、見行見效。縱深推進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完成市場準入壁壘清理整治等10個重點事項攻堅,建設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運行監測平臺,著力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循環樞紐、國內國際雙循環支點。
對于今年下半年的經濟走勢,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在7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下半年的情況看,盡管外部環境還有不少的不確定性,內部結構調整的壓力較大,但綜合判斷,下半年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有支撐。
此外,盛來運還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實行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發揮了托底作用。按照中央要求,近期有關部門加快推出下半年政策,會繼續為經濟穩定運行發揮關鍵支撐作用。同時,有關部門也表示,中國的政策“工具箱”豐富,也在加強政策儲備,會根據市場變化適時推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