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婦女報
2025-07-31 08:57:07
原標題:法律不僅是“護身符”也是“指南針”
來源:中國婦女報
原標題:法律不僅是“護身符”也是“指南針”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王春霞
7月3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五位來自法院系統的代表圍繞“嚴格公正司法 用情辦好百姓身邊案”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其中有兩位女法官,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徂徠人民法庭庭長錢繼紅,杭州互聯網法院副院長沙麗,二人深情講述了為民服務、辦好案件的感受和體會。
錢繼紅:能當一名“老百姓身邊的法官”很自豪
自2004年參加工作以來,錢繼紅一直在基層法庭工作,辦理大大小小的案件3000余起,走遍轄區100多個鄉村,化解矛盾、指導調解、送法下鄉,努力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年均為群眾化解糾紛180余起,開展普法宣傳50多場次,覆蓋群眾上萬人。
20多年來,錢繼紅見證了山東農村在鄉村振興戰略引領下的變化,也深刻感悟到人民法庭在服務鄉村振興、促進基層善治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能當一名‘老百姓身邊的法官’,我很自豪。”
錢繼紅在現場講述了一起通過多元解紛機制化解家庭矛盾的案件。原告鄒某將繼母于某告上法庭,認為繼母把口糧田轉包給了他人,請求法院依法判令繼母騰退土地、賠償損失。
錢繼紅敏銳察覺到案件背后復雜的情感糾葛,“如果僅僅依靠法律的裁決,或許能夠解決涉案土地使用權的歸屬問題,但母女之間的感情裂痕卻難以彌合。”通過啟動多元解紛機制,聯合綜治中心調解員和村里有威望的老人,共同對當事人進行面對面、心貼心的調解,最終母女倆握手言和。
在處理一批涉種糧大戶土地流轉案件時,錢繼紅和同事發現存在流轉土地“四至不清”、租賃期限含糊其辭、違約責任語焉不詳等問題,他們積極開展針對性普法,指導種糧大戶修訂完善規范化的合同樣本20余份,幫助他們避開“坑”,守住“田”,向相關部門制發司法建議10余份,真正實現了“審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一名當事人感慨,法律不僅是“護身符”,也是“指南針”。
沙麗:在與新技術、新模式“深度對話”中努力推動網絡空間治理法治化
杭州互聯網法院副院長沙麗是杭州互聯網法院成立后的首批員額法官,23年來始終深耕審判一線,逐漸成長為一名“專家型法官”。她積極投身互聯網司法改革創新實踐,參與打造全流程在線、跨時空異步審理、智能輔助的互聯網審判新模式,探索具有普適性的在線訴訟規則,努力讓公平正義以更高效便捷的方式實現。
沙麗與杭州互聯網法院共成長,在數據權益、算法規制、平臺治理、人工智能等互聯網法治領域,累計主審案件4000余件,其中包括全國首例“生意參謀大數據產品案”、人工智能機器人直播案等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案件。主審的案件中,多案入選全國法院典型案例。
“首例案件的裁判過程就像一場場沒有攻略的旅程,需要有破局而立、向新而行的勇氣和動力。”沙麗形象地說,從數據權益界定到平臺責任劃分,從群控軟件、流量劫持、深度偽造到算法治理……這些年來審理的每一起新類型案件都可以說是與新技術、新模式的“深度對話”。
沙麗常常會有很強烈的緊迫感,“必須緊跟時代步伐,爭分奪秒鉆研最新法律法規,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儲備,精益求精,盡自己所能‘求極致’,查明復雜技術事實,明晰法律適用規則,讓判決‘有回響’,經得起未來考驗、社會考驗。”
沙麗在電腦里為新類型案件建立了“檔案庫”,每個文件夾里都密密麻麻排列著幾十個甚至上百個文件。“可以說‘檔案庫’是我處理新類型糾紛的‘地圖’,記錄著一次次案件破難闖關中點點滴滴的感悟。”沙麗說,每個案件中那一點點的突破,最終都將匯聚成推動互聯網法治進程的強大力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