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25-07-31 08:50:07
原標題:艾興:赤子報國鑄“神刀”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艾興:赤子報國鑄“神刀”
來源:科技日報
【科學家手稿】
◎劉 玥
翻開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機械工程專家艾興的工作筆記,只見首頁寫著“勤奮、拼搏、奉獻,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求真務實,自強不息”,這是艾興寫給自己的箴言,也是他一生制造報國的生動寫照。
制造報國 畢生奉獻
1953年,時任廈門大學機械系講師的艾興,被分配至浙江大學。整裝待發之際,廈門大學校長突然問他是否愿意去山東工學院振興機械專業。了解情況后,艾興認為,在工科機械方面山東更缺人才,比起其他地方高校,山東高校更需要他。于是他決定前往山東工學院,從此走上了一條服務中國裝備制造業之路。
20世紀五六十年代,艾興深耕各類刀具切削性能,針對生產實際中的加工問題研制成功專用鉸刀和切削液,解決了重大關鍵技術難題,保證了產品及時出口,受到原國家紡織部嘉獎,對提升我國當時的金屬加工技術作出了巨大貢獻。
1966年,他主編了我國第一部《切削用量手冊》。這部書后經兩次修訂,于1985年、1994年分別再版,在全國范圍內廣泛應用。
改革開放后,艾興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主攻“陶瓷刀具切削加工”,于1983年首次提出“刀具破損”的概念,并將我國陶瓷刀具材料研制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先后成功研制6個品種、12個牌號刀具,填補了國內空白。他研制的陶瓷刀具被學術界和企業界譽為“神刀”,可以削“鐵”如泥。
學高為師 德高為范
在70年的教育生涯中,艾興始終率先垂范,教育、感染、影響、帶動著師生。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楊叔子說:“做人,做事,做學問,艾先生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也是艾興畢生踐行的育人理念。他常說:“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自覺用自己的學術影響力和人格感召力培養學生,應該做青年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他以“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奉獻精神傳道授業解惑,直到去世前,仍堅守教學一線,堅持給博士生上課;近90歲高齡仍堅持參加新生開學典禮和畢業生畢業典禮,為學生送上諄諄教誨。
從教期間,艾興培養了百余名碩士、60多名博士生。這些學生如今大部分已經成為機械工程領域的優秀人才和中堅力量,為國家和山東省制造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一生儉樸 滿腔赤誠
艾興先后發表論文400余篇、專著7部,獲得國家發明獎1項、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項,并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等多項榮譽稱號。
雖然取得了眾多的獎項和科研成就,他的生活卻十分簡樸。辦公室里的木柜用了幾十年,斷了把手的剪刀纏上厚厚的膠布繼續用,打印紙正反面打印成為不成文的規定。他用自己的節儉行為為學生樹立了節約資源的榜樣。
艾興不僅對辦公用品“能省則省”,對國家的科研經費也是“斤斤計較”。他常說:“國家和人民給你的錢,是用于科研工作的,是要為經濟發展服務的,我們要對得起國家和人民的重托,我們要讓國家的每一分錢得到充分利用。”
就是這樣一個舍不得多花一分錢的人,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卻主動向黨組織繳納了5000元特殊黨費,并捐出了自己的唯一一件軍大衣。艾興總說:“我是一名黨員,黨員應該帶頭!”“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他滿腔赤誠的最佳描述。
2018年4月,艾興在濟南逝世,享年95歲。他的一生堅定、執著、鍥而不舍,為人處世方方正正,散發著力量的光芒。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