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公安報
2025-08-04 09:00:08
原標題:駐守在國道318線咽喉要地
來源:人民公安報
原標題:駐守在國道318線咽喉要地
來源:人民公安報
□本報記者 付 靜 劉建偉
“此生必駕318”。國道318線是無數(shù)人的詩與遠方。
無限風光在險峰。登上位于國道318線的西藏林芝境內(nèi)的色季拉山山口,可觀日出、云海,遠眺有“最美雪山”美譽的南迦巴瓦峰。
6月9日傍晚時分,在色季拉山觀景臺,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靜待著“日照金山”——夕陽照射南迦巴瓦峰的美景。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因山頂常年云霧繚繞,從不輕易露出真面目,傳說十人九不遇,所以它也被稱為“羞女峰”。
“轟……”摩托車發(fā)動機的轟鳴聲傳來。正在執(zhí)勤的民警索朗次仁走向一個自駕游摩托車隊,向車隊的隊長叮囑道:“要注意安全,不要超速行駛,不要彎道超車。”
夕陽下,車流、人群中,林芝市巴宜區(qū)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色季拉山警務值守點民警正在有序指揮交通,守護著過往車輛、人員的安全。“能看到‘最美雪山’的真容,很幸運。有民警們的守護,很安全。”從江蘇自駕多日到達此處的劉先生感慨。
此時,山下已是炎炎夏日,山上執(zhí)勤的民警卻要穿羽絨服。如果是冬季,高寒、大風疊加,山高彎急、道路結(jié)冰,對駐守在這里的民警來說,才是真正的挑戰(zhàn)。
苦
國道318線橫跨我國東中西部,沿途囊括了平原、丘陵、盆地、山地、高原景觀,特別是從四川到西藏路段可謂其中最美、最精彩的一段,沿途風景變化萬千,有“隔山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的奇妙體驗。同時,這段路因穿越青藏高原東部橫斷山脈這一地形復雜的高山峽谷地區(qū),被公認為是我國路況最險峻、通行難度最大的公路。
海拔4728米的色季拉山山口,是這條路線的必經(jīng)之地。路況復雜、車流量大,導致該路段事故多發(fā)。為此,林芝市巴宜區(qū)公安局在此設立了色季拉山警務值守點。
“這里冬季冰雪惡劣天氣長達5個月,年平均氣溫零下5攝氏度,每年的二三月份,這里會常刮近8級的大風。”民警葉濤說,他已經(jīng)在這里駐守了10年。
最怕的是下大雪。有一年冬天,連續(xù)下了好幾天的雪,最深的積雪沒過膝蓋,民警們沒日沒夜地鏟除積雪、疏導交通、開展救助。因為堵車、道路結(jié)冰,車開不了。民警疏導、救援純靠步行,一天要在極寒天氣中走個五六萬步。
“忙起來根本顧不上,鞋子、褲子都在雪里泡著。濕冷導致我的膝蓋積液,不得不住院治療。”葉濤說。
艱苦的環(huán)境、高強度的工作,給民警的身體帶來極大的挑戰(zhàn)。考慮到民警的身體狀況,局里會采取相應的措施,把在色季拉山警務值守點工作時間較長的民警調(diào)至其他崗位。葉濤是在值守點駐守時間最長的民警,領導考慮給他調(diào)整崗位,他拒絕了。
“這么艱苦,為什么選擇留下來?”記者問。
“習慣了。這段路哪里有轉(zhuǎn)彎、哪里易堵車、哪里有暗冰,我了如指掌。在這里,我能發(fā)揮更大的作用。”葉濤笑著答道,黝黑的皮膚襯托得牙齒格外白。
采訪中,葉濤拿出手機,翻出一張照片,是國防部頒發(fā)給爺爺?shù)耐宋檐娙俗C明書。葉濤告訴記者,小時候常聽爺爺講當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藏的故事。“當年解放軍就是沿著這條路進藏的,一邊走一邊修路。那么艱苦,他們都挺過來了,現(xiàn)在這點苦不算什么。”
險
葉濤忘不了那次寒冬深夜里的救援。
2022年12月的一天,小王和父母來到色季拉山旅游。當日21時,小王和父親在山頂觀景臺觀賞“日照金山”的美景后,繼續(xù)前往雪山、林海。
“父女倆在進山后失聯(lián)了!”當日22時許,色季拉山警務值守點民警接到小王母親的報警電話。夜色中,6名民警輔警組成搜尋小組向大山深處進發(fā)。
“山上的積雪很深,沒過大腿,鞋子陷到雪里拔不出來。”葉濤回憶。民警輔警在厚厚的積雪中深一腳淺一腳艱難前行。
經(jīng)過一夜的尋找,仍不見父女二人蹤跡。次日6時,搜尋小組中的輔警堅安吉普接到家人打來的電話,他的母親去世。面對戰(zhàn)友“先趕回家去吧”的勸說,堅安吉普說:“人還沒找到,再找找吧。”
經(jīng)過15個小時的艱難尋找,民警輔警終于在海拔5200米的山上找到了危在旦夕的父女二人。經(jīng)救援,父女二人脫離危險。
“找到他們時,我們的身體也虛脫了,腿一直顫抖,站都站不穩(wěn)。下山時,大家走不了路,就坐在地上一路滑下來,褲子都磨破了。”葉濤說。
刺骨寒風中救助側(cè)翻的車輛、緊急救援突發(fā)心臟病的老人、及時將被堵在路上的臨盆孕婦送醫(yī)……近5年來,色季拉山警務值守點民警輔警開辟生命通道50余次,救助群眾400余次。因表現(xiàn)突出,被公安部、共青團中央表彰為全國公安機關成績突出青年集體。
暖
“2015年,我們剛到這里執(zhí)勤時,借用了公路道班的一間房子,條件很艱苦,幾個人擠在一間小屋里。再加上海拔高,大家晚上睡不著覺。”葉濤回憶。
2024年,色季拉山警務值守點建起了寬敞明亮的辦公房,值班大廳、宿舍、廚房一應俱全。宿舍和廚房用玻璃房連接,陽光灑下來,很暖。
說起這些年工作環(huán)境的變化,民警輔警滿臉笑容。玻璃房的一角整齊地碼著取暖用的材料,一個貨架上擺放著成箱的方便面和自熱米飯。民警說,不忙的時候會動手做飯,忙起來時就吃方便面對付一下。
穿過玻璃房,來到執(zhí)勤大廳,滿墻的錦旗熠熠生輝。葉濤指著其中一面寫有“熱情服務、一心為民”字樣的錦旗回憶道,今年1月的一個下雪天,他們在巡邏中發(fā)現(xiàn)一輛油罐車的4條防滑鏈全部斷了,便從值守點取來防滑鏈給這輛車綁上,確保其安全下山。“油罐車如果被困,在寒冷天氣下油容易被凍住,會造成很大經(jīng)濟損失。”葉濤補充道。
情暖風雪路。在這條美景與危險并存的路段上,一個個感人至深的警民魚水情故事接續(xù)上演。
每年的春節(jié)、藏歷新年是抗雪保暢的關鍵節(jié)點,執(zhí)勤點民警輔警開啟“24小時守護”工作模式。
在色季拉山警務值守點的10年里,大部分的春節(jié),葉濤是在崗位上度過的。有一年春節(jié),兩對來旅游的情侶遇到大雪,被困在山上。他們攜帶的氧氣沒了,其中一名女孩因高原反應癱倒在地。民警們把他們接到值守點,并留他們在這里住了一夜。“他們和我們一起做飯,還包了餃子,那頓年夜飯很難忘。”回憶起這段往事,葉濤嘴角不禁泛起溫暖的笑容。
1999年出生的輔警次仁扎西去年剛參加工作,最初連防滑鏈都不會綁,如今轄區(qū)路段有多少個轉(zhuǎn)彎都了然于心。“看到過往司機向我們豎起大拇指,很多人還給在清理積雪的我們送吃的,很感動,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從群眾的肯定中,年輕的小伙子找到了堅守的意義、奮進的動力。
色季拉山警務值守點的民警輔警年齡最大的41歲、最小的26歲,有的已在這里堅守了10年,有的剛參加工作不久。看著群眾贈送的寫著“交警堅守擔當、寒雪難涼熱血”字樣的錦旗,他們眼神中閃著光。
夜色漸濃,觀景的游客已下山,過往的車輛也少了起來。色季拉山警務值守點依舊燈火通明,忙了一天的民警輔警這時才顧上吃晚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