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
2025-08-08 08:47:08
原標題:“步行10分鐘上班,每月比外出務工多掙2000元”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步行10分鐘上班,每月比外出務工多掙2000元”
來源: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山東金鄉縣是有名的“大蒜之鄉”,集聚了1800余家小微企業。該縣總工會按照“1個聯合工會+產業龍頭企業+N個小微企業”方式,打造“村域之家”服務平臺,整合資源、強化聯動,推動形成“職工增收、企業增效、產工互促”的局面。
“現在步行10分鐘就能到廠里上班,每月比外出務工還多掙2000元!”提起在家門口就業的變化,正麻利地分揀大蒜的村民王大姐開心地說。今年,在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崔口村“村域之家”的牽線下,她找到一份質檢崗位的工作,這讓她既能照顧家庭,又能實現月收入8000元的突破。
作為年交易量占全國70%的“大蒜之鄉”,金鄉縣集聚了1800余家小微企業,形成涵蓋種植、加工、倉儲、電商等環節的產業鏈,但這些企業長期以來面臨“分散難統籌、職工需求難對接、服務資源難下沉”的問題。2024年以來,金鄉縣總工會以崔口村為示范點,打造“村域之家”服務平臺,通過整合資源、強化聯動,形成“職工增收、企業增效、產工互促”的局面,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建會服務隊提供“一站式”服務
在崔口村聯合工會辦公室的墻上,一張動態更新的企業分布圖格外醒目。“我們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近’原則,將100余家企業編入‘1個聯合工會+產業龍頭企業+N個小微企業’的組織架構。”崔口村聯合工會主席韓金龍介紹。
為破解村域企業建會難、覆蓋難,金鄉縣總組建縣鎮建會服務隊,在崔口村創新推行“區域聯建+產業統建”模式。建設伊始,聯合多部門推出“建會即享惠企服務”,現場為新建工會提供法人登記指導、經費返還等“一站式”服務,激發基層工會組織活力;建立“雙月聯席會”機制,組織簽訂《村域之家發展公約》,推動資源共享、訂單互濟……崔口村聯合工會通過“組織共建—資源共享—發展共謀”遞進深化,有效覆蓋企業100余家。
如今,金鄉縣15個像崔口村這樣的村域聯合工會已覆蓋企業千余家,規范化建會率達98%,縣、鎮、村三級聯動的組織網絡讓企業協同效率躍升60%。
共建共享打造全鏈條服務體系
過去,村域內的企業招工往往“各掃門前雪”。現在工會整合需求,在“村域之家”設立就業服務站,收集就業意向、精準推送崗位,提供就業指導、上崗幫扶,打造“需求匹配—技能提升—就業保障—服務延伸”的全鏈條服務體系,統一調配用工,不僅大大提升了招聘效率,還有效解決了農民工工作空檔問題。
“村域之家”圍繞大蒜產業鏈,整合“蒜都工匠學院”等資源開設“產業學堂”,分層定制培訓課程,為50歲以上群體開設分揀、包裝等“輕技能速成班”,培訓即上崗;面向年輕就業群體開設叉車等“專技強化班”,并提供“培訓—實習—就業”全程幫扶;面向創業者開設“鄉土主播”電商班。目前,“產業學堂”累計培訓2000余人次,參訓者全部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此外,金鄉縣總還聯合人社等部門開發就業崗位,累計提供分揀、質檢等崗位3000余個,幫助5000名村民實現“出家門進廠門”。
“產工互促”讓更多人端穩飯碗
產業鏈延伸到哪里,工會服務就扎根到哪里。圍繞大蒜產業融合發展,金鄉縣總以“村域之家”為服務陣地,聯動東運工友創業園,推廣科學化、機械化種植采收技術,帶動3000余戶蒜農畝產提升15%。
同時,“村域之家”搭建產學研對接與創新成果轉化通道,聯合多家大蒜種植企業開發了黑蒜、益生菌片等80余項深加工產品,助推企業增效超20%。
“線上拍攝費時費力,但傳播效果好,老百姓愛看。”楊然是當地農村電商帶頭人之一,她靈活運用“直播+短視頻”,讓技術和產品同步直達田間地頭。截至目前,金鄉縣總利用“共富工坊”直播基地,孵化培育近200名“直播新農人”,帶動農產品網銷額突破千萬元。
此外,金鄉縣總還依托蒜客優、石店田源等多家電商直播間,推出工會會員優惠券、滿減券等促銷措施,發放各類消費券1000余萬元,有效激發職工群眾的消費活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