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檢察日報
2025-08-12 09:04:08
原標題:烈士銅像傳遞軍民魚水情
來源:檢察日報
原標題:烈士銅像傳遞軍民魚水情
來源:檢察日報
趙镈烈士墓以及墓前的趙镈烈士銅像。
秀美文峰里,裊裊九女山。
山東沂蒙這片紅色沃土,孕育出勇敢豁達、愛黨愛軍的沂蒙兒女,沉淀著沂蒙大地的血色記憶,更躍動著穿越時空的精神火種——那是“黨群同心、軍民情深”的赤誠,是“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諾言,是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氣壯山河的英雄贊歌。
趙镈,是我黨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魯南地區(qū)的重要領導人之一。1940年3月,趙镈調任魯南區(qū)黨委書記兼魯南軍區(qū)政委、黨校校長。他堅決貫徹黨中央關于建立抗日民主根據(jù)地的指示,與八路軍115師緊密配合,在全區(qū)建立了黨的各級領導機構和地方武裝領導機構,成立了魯南各界抗日救國會,壯大了抗日隊伍。按照“三三制”原則,他領導建立了專區(qū)、縣等各級抗日民主政權,使魯南根據(jù)地得到鞏固和發(fā)展。僅一年多的時間,根據(jù)地發(fā)展就對“日偽頑”形成了沉重打擊。
1941年10月27日黎明,敵人突襲魯南區(qū)黨委駐地銀廠村,制造了“銀廠慘案”。趙镈為保護黨的機密文件,不顧個人安危折返銷毀文件,不幸被捕。敵人對他施以酷刑,并試圖以高官厚祿誘降,但他始終堅貞不屈。11月19日,趙镈在邊聯(lián)縣(現(xiàn)蘭陵縣)九女山下被活埋。慷慨就義前,他以刑場為講臺,發(fā)表了義正詞嚴的演說:“中國人民是殺不絕的,死了我一個,會有千千萬萬人站起來……”他說出的每個字都像種子,在蒼山沃土上生根發(fā)芽,長成今日漫山遍野的思想松柏。
趙镈烈士墓,位于山東省蘭陵縣魯南革命烈士陵園。關于墓前的趙镈銅像,當?shù)亓鱾髦欢蝿尤说墓适拢黑w镈犧牲后,當?shù)厝罕娮园l(fā)籌集80斤銅錢,熔鑄成趙镈銅像放置于此。敵人曾數(shù)次破壞銅像,但老鄉(xiāng)們一次次將其奪回并重新安放。直到今天,每逢清明節(jié)、烈士紀念日等重大節(jié)日,前來瞻仰和緬懷的人仍絡繹不絕,魯南革命烈士陵園也成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沂蒙精神的重要場所。
青山有幸埋忠骨,熱土長縈檢察魂。
作為沂蒙精神滋養(yǎng)下的新時代檢察人,我們以公益訴訟檢察履職守護紅色資源,在深化黨建與業(yè)務融合中凝聚辦案智慧,用檢察履職守護這片用鮮血鑄就的壯美山河。
文峰山的松濤聲里,那民心熔鑄的烈士銅像仍閃耀著信仰的光輝。靜立墓前,銅像上的每一道彈痕仿佛都在告訴我們:真正的豐碑是生死與共的黨群血脈,是用脊梁骨撐起的錚錚信仰!
(作者系山東省蘭陵縣人民檢察院干警)
本報記者匡雪參與整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