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
2025-08-17 13:51:08
原標題:【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今昔巨變】隴東糧倉崛起現代新城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今昔巨變】隴東糧倉崛起現代新城
來源:工人日報
“解放區呀么嗬咳,大生產呀么嗬咳……”在甘肅慶陽的華池縣,《軍民大生產》的旋律伴著葫蘆河水,穿過蔥蘢的子午嶺林區蜿蜒東去,記錄著這片紅色土地生機勃發、欣欣向榮的鏗鏘步履。
20世紀30年代,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革命家經過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創建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為黨中央和各路長征紅軍提供了落腳點,為后來八路軍主力奔赴抗日前線提供了出發點,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全國碩果僅存的完整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兩點一存”的重要地位。
當年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中,隴東根據地軍民在這片黃土高原上艱苦奮斗、破土開荒,建成了“糧食倉滿,蔬菜有余,牛馬成群,豬羊滿圈”的隴東糧倉,誕生了《咱們的領袖毛澤東》《軍民大生產》等革命歌曲。如今,慶陽市立足資源稟賦,高奏奮進旋律,正在崛起為中國西部一座耀眼的“能化新都”和“算力高地”。
從紅色傳奇到“算力高地”
南梁革命紀念館、列寧小學舊址、陜甘邊區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舊址、軍民大生產紀念館、抗大七分校舊址……
在慶陽,每一方水土、每一座村莊,都在訴說著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紅色傳奇。
“那時候,慶陽地區有3000多名青年參加八路軍,陸續奔赴抗日前線。提供的公糧為陜甘寧邊區和抗日戰爭提供了豐厚的物資保障。”南梁干部學院副院長張全鈺說,“如今,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幅幅生動的圖片、一段段翔實的文字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也成為鼓舞慶陽人民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近年來,慶陽市全面擁抱人工智能大時代,加速構建數字經濟千億級全產業鏈,已經成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八大樞紐節點和十大數據中心集群之一。
在占地1.7萬畝的“東數西算”產業園區內,慶陽市落地建設了10大數據中心,建成燧原科技首個國產萬卡算力集群,算力規模突破5萬Pflops,預計到今年底算力規模將達到10萬Pflops。
3年來,慶陽市累計對接數字經濟企業4171戶、簽約1048戶、落地371家,匯聚了智譜華章、月之暗面、龍芯中科等頭部企業,牽引產業鏈向新、生產力煥新。同時,通過算力帶動、場景驅動,寧縣、環縣、正寧縣等地落地中科航空無人機生產線、易事特“東數西算”裝備制造、泛聯電子等產業鏈項目,數字經濟產業鏈培育實現質的飛躍。
黃土溝壑蘊藏新時代脈動的“瑰寶”
南梁革命烈士紀念塔,碑座東西兩壁及背面刻著劉志丹、謝子長、王泰吉、楊森、楊琪等609位烈士的英名。
“當年先烈用生命保衛根據地,今天我們靠資源振興老區!”站在南梁烈士紀念塔前東望,革命者鮮血浸染的蒼山溝峁間,白色風機與藍色光伏板正奏響能源革命的交響。
今年5月,老區慶陽迎來歷史性時刻——我國首個“風光火儲一體化”綜合能源外送工程“隴電入魯”正式投運。這條起自慶陽換流站、跨越5省915公里的“電力天路”,0.003秒內將綠電送達山東,年輸送電量360億千瓦時,可滿足山東超1000萬戶家庭全年用電。
當年革命者曾浴血守護的黃土溝壑,如今是涌動著新時代脈動的“聚寶盆”——地表之下,78.8億噸石油、2360億噸煤炭、2萬億立方米天然氣如沉睡的巨龍被喚醒;高原之上,2220萬千瓦風光電資源在曠野間鋪展,新型共享儲能、儲能電池等產業新賽道正在加速開辟。
近年來,慶陽加力推進油煤氣、風光電、火儲氫一體化開發,加快建設隴東綜合能源化工基地和陜甘寧毗鄰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2024年,慶陽市原油、煤炭、天然氣產量分別達到1214.54萬噸、907.61萬噸和9.12億立方米。
圍繞新能源開發,慶陽市也構建形成了以鋅基水系、氫能、全釩液流、鋰電、鈉離子5條技術路線為主的儲能生產基地。慶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長發介紹,未來兩年,慶陽將建設138座“油氣電氫儲”綜合能源站,培育形成“制、儲、運、加、用”氫能全產業鏈,打造全國氫能應用示范城市。
推進西北農文旅深度融合
“這些源自西北地區的高品質農產品,正通過物流跨越千里之遙,成為福建、廣東、成都等地消費者餐桌上的佳肴。”在鎮原縣開邊鎮沅山三元雙向農業產業園內,智能溫室中貝貝南瓜、赤松茸、彩椒等菌蔬產品正茁壯成長。
近年來,慶陽遵循綠色發展理念,創新實踐了以種植業為基礎、畜牧業為牽引、菌業為紐帶的“三元雙向”循環農業模式,加快建設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新時代“隴東糧倉”地位更加穩固。
環縣成為百萬頭肉羊產業大縣,西峰、鎮原、寧縣成為存欄10萬頭以上的生豬產業大縣。今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591萬畝以上、產量達到143萬噸,優勢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產值將突破600億元。農作物秸稈、畜禽肥料、菌糠菌渣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92%、83%和95%,初步形成了種植業綠色化、畜牧業集群化、菌業工廠化、農業廢棄物資源利用高效化和種養菌雙向循環化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格局。
立足農事體驗和傳統農產品特色,積極適應當前個性化、體驗式旅游需求新變化,慶陽啟動實施農文旅融合發展“百千萬”工程,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集中利用3年時間,打造100個農文旅融合特色村,培育1000個直播賬號和10000個帶動型農戶。
從“兩點一存”的精神地標,到“油煤氣風光電火儲氫”匯聚的產業高地,再到鄉村振興新業態、新格局,當《軍民大生產》的旋律在這里一次次響起,這里正在用一場跨越世紀的接力奔跑,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慶陽新篇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