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天天爽天天爽夜夜爽毛片-人妻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

全部

《經濟日報》關注山東萊西:激活共富一池春水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程銘

2025-08-17 07:23:08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7日訊 8月17日出版的《經濟日報》第4版,以《山東萊西:激活共富一池春水》為題,關注山東萊西激活縣域鄉村全面振興的“一池春水”,以“敢為天下先”的闖勁,通過破壁壘、活資源、強產業、惠民生,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

全文報道如下:

山東萊西:激活共富一池春水

從“看天收糧”的老把式到“手機管塘”的新農人,從“污水橫流”的舊村落到“一步一景”的網紅村……在山東省萊西市的田野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耕圖景正化作“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現代鄉村畫卷。

如何進一步激活縣域鄉村全面振興的“一池春水”?2022年,萊西市姜山鎮被確定為“山東省農業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鎮”。3年來,萊西以“敢為天下先”的闖勁,通過破壁壘、活資源、強產業、惠民生,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

致富引擎加速

在萊西市姜山三村村民遲浩的手機里存著兩張照片:一張是5年前蹲在自家玉米地頭擦汗的身影,另一張是近期站在現代化蝦蟹養殖基地旁用手機直播的場景。“過去種地,臉朝黃土背朝天,辛苦就不必說了。自從加入強村共富公司,勞作的環境好了、方式變了,收入也增加了。”遲浩翻著相冊笑道。

喜悅的背后,是萊西市“鄉村公共資源+共富公司”促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機制的生動實踐。萊西市在姜山鎮成立強村共富公司,以省級農綜改政策資金為杠桿,搭建起“監管運營中心+強村共富公司+村集體+農戶”的四級聯動平臺,研究出臺《村級強村共富公司管理辦法》,將土地、勞動力、閑置資產等6類資源進行“打包”整合。如今,這個“共富引擎”已在姜山鎮培育出小龍蝦、大閘蟹等特色產業12個,帶動姜山鎮5000人次就業,年營收3900萬元。

“改革不是簡單的‘壘項目’,而是要構建利益共享的長效機制。”姜山鎮黨委組織委員宋曉東翻開筆記本,“632”增收路徑這一清晰的致富思路映入眼簾——“6”是組織起閑置資產、零散土地等6類資源,“3”是強弱村聯建、村企聯建、城鄉聯建的“三維聯建”,“2”是開放生態和農業兩類場景。在這套“組合拳”下,21對“共富對子”結對發展,3個共富項目落地生根。

產業融合升級

“快看,小鴉鵑!”來自蘇州的王萍攜帶相機和望遠鏡,帶孩子來到萊西市姜山濕地觀察鳥類。“原以為農村就是種地,沒想到沉浸式觀鳥體驗這么好,孩子說比去游樂園還有意思!”王萍的驚喜,折射出萊西市“農業+文旅”的融合成效。依托試點契機,萊西市統籌濕地、紅色文化等資源,規劃建設集培訓、研學、休閑于一體的“周末經濟”。

除了農文旅融合發展,當地產業振興的底氣還來自“藏在塘里”的硬實力。在占地640畝的現代蝦蟹養殖基地,技術人員盯著手機APP就能監測水質、調控溫度。“2024年,產值超1400萬元,利潤520萬元,帶動周邊12個村集體年均增收20萬元。”姜山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周德成介紹,“我們正和高校合作研發蝦蟹深加工技術,未來要讓‘姜山蟹’走上更多城市的餐桌。”

從“種得好”到“賣得好”,從“賣產品”到“賣體驗”,當地的產業升級之路,正是農業農村綜合性改革“聯農帶農”的生動注腳。

環境蝶變提質

“俺村現在是‘網紅村’!”在萊西市李家泊村,72歲的滕立鳳成了“銀發宣傳員”,她用短視頻記錄村莊變遷。在滕立鳳的鏡頭里,青瓦白墻的民居前,月季、薔薇開得正艷,小河溝里清水潺潺。傍晚時分,文化廣場上廣場舞的音樂響起,路燈將人影拉得很長。“現在好多人都羨慕我們的‘鄉村CBD’呢!”滕立鳳說。

這份驕傲,源于萊西市“內外兼修”的環境治理。萊西市將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提升綜合性改革試點建設成效的基礎性工作,主動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創新“黨建帶動、內外聯動、長效推動”的“三動模式”,并以試點區域為樣板全域推廣。

“在長效管理方面,我們創新管理方式,由新村統籌,強村共富公司具體實施,招聘村民,成立物業管理隊伍,對示范區內的村莊實施設施養護、綠化管理、環境治理、秩序管護、安全維護等內容。”萊西市姜山新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遲德強介紹,同時通過“星級文明戶”評選、德治宣傳欄等載體,激發村民參與環境整治積極性。據了解,僅姜山鎮就有18個村莊獲評美麗鄉村示范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圖景照進現實。

“環境好了,人氣就旺了。今年以來,已有多家文旅企業來考察,打算投資建設民宿、研學基地。”宋曉東介紹,從“環境整治”到“環境增值”,當地用生態之筆,畫出了城鄉融合的新圖景。

智慧賦能治理

在萊西市種糧大戶王志濤家的客廳里,42英寸的高清電視正播放“小麥精準施肥”課程。“以前找專家要跑十幾里路去鎮上,現在打開電視就能學。照著專家教的方法,今年化肥少用了兩成,產量反而多了100多斤!”他指著電視說,“這‘多彩姜山’平臺可管用了,農業通知、技術講座、便民服務啥都有,比手機還方便。”

王志濤口中的“多彩姜山”,正是姜山鎮搭建的“智慧農業電視平臺”。依托萊西廣電高清機頂盒雙向平臺,萊西市整合姜山鎮農辦、便民服務中心等部門資源,將農業技術、政策信息“送”到千家萬戶。同時,萊西市在姜山鎮建成智慧農村大數據服務平臺,村級“三資”管理全程網上留痕;升級供水一體化運維平臺,實現網格管理扁平化——從“人跑腿”到“數據跑腿”,科技為基層治理注入了“智慧動能”。

據介紹,萊西市在姜山鎮構建“雙向考核”機制,對村干部實施公職化管理,出臺農村財務管理“六規范”“七嚴禁”。同時,通過“黨員中心戶”“鄉賢議事會”等載體,讓更多人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如今,村民遇事找干部的少了,主動議發展的多了;有矛盾投訴的少了,協商解決的多了。

從“單點突破”到“系統集成”,從“物理整合”到“化學融合”,萊西的實踐證明:只有把體制機制的“紅利”轉化為產業發展的“活力”、農民增收的“動力”,鄉村治理的“合力”才會競相迸發。

[責任編輯:程銘 王全 李娜 張曉博]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點綠成金”的山東實踐:青山復綠“金山”來

村里,幾乎每戶村民手中都有一紙“林票”。今年8月15日是第3個全國生態日,也是“兩山”理念提出20周年。古棗樹掛上了專屬“身份證”一場大...[詳細]
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5-08-16

葫蘆架下好“豐”景 | 打卡中國首個葫蘆文化主題樂園,感受奇妙的城市田園之旅

點擊鏈接觀看視頻大眾網記者杜靜李新民彭靜聊城報道8月14日,由東昌府區人民政府與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聯合主辦,中共東昌府區委宣傳部、...[詳細]
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5-08-16

葫蘆架下好“豐”景 | 占據全國七成市場份額,東昌府葫蘆產業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大眾網記者李新民彭靜李家寧聊城報道8月14日,“東昌府葫蘆鄉村富民產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啟動。本次活動由東昌府區人民政府...[詳細]
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5-08-16

三鏈協同 五維賦能 打造電工培訓高地

臨沂電力學校10余年深耕電工培訓,實施“三鏈協同,五維賦能”模式,精準對接產業需求鏈、優化教育資源鏈、融合職業發展鏈,并在技能、素養...[詳細]
中國教育報 2025-08-16

打造有“韌性”的肉牛產業

肉牛養殖是陽信縣傳統優勢產業。近年來,陽信縣借助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批準建設的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以提高市場風險抵抗能力為重要目標,...[詳細]
農民日報 2025-08-16

“東方金字塔”在聯合共治中展現多元文化

□本報記者蘇婕通訊員王瑞苓盛夏時節,在寧夏賀蘭山東麓廣袤的洪積扇戈壁上,擁有9座帝陵與271座陪葬墓的“東方金字塔”西夏陵遺址群格外引...[詳細]
人民公安報 2025-08-16

從“增量擴張”轉向“存量提質” 城市更新加速布局

??時下,城市更新成為高頻詞。不久前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將城市更新納入總體要求,明確“以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為主線,以推進城市更...[詳細]
新華網山東頻道 2025-08-15

“拉肚子四件套”快問快答

案例 患者男,26歲,腹瀉。處方如下 鹽酸小檗堿片0.1克×24片,口服,每日三次,每次三片;蒙脫石散3克×12袋,口服,每日三次,每次一袋;...[詳細]
健康報 2025-08-15

山東迎新一輪降雨 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

記者今天從省氣象臺了解到,受副高邊緣暖濕氣流影響,預計14日下午到17日白天,山東省有較明顯降雨天氣,伴有雷電、短時強降水和7~9級雷雨...[詳細]
新華網山東頻道 2025-08-15

《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管理辦法》修訂印發

本報訊記者萬靜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的意見》,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對幼兒園大班兒童免收一年保育教育費,這...[詳細]
法治日報 2025-08-15

基本面利空逐漸占據上風 原油價格中長期或承壓

●本報記者馬爽進入8月,國際原油市場風云突變,行情急轉直下,美國WTI原油期貨與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較7月底高點累計最大跌幅均超10%,國內...[詳細]
中國證券報 2025-08-15

侵華日軍細菌戰暴行再添鐵證

這不是一般的代號,而是屬于日本軍國主義在海外建立的6支細菌戰部隊。實際上,從1937年至1945年,在731部隊的直接參與和指導下,日本軍國主...[詳細]
新華每日電訊 2025-08-15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