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7日訊 8月17日出版的《經濟日報》第4版,以《山東萊西:激活共富一池春水》為題,關注山東萊西激活縣域鄉村全面振興的“一池春水”,以“敢為天下先”的闖勁,通過破壁壘、活資源、強產業、惠民生,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
全文報道如下:
山東萊西:激活共富一池春水
從“看天收糧”的老把式到“手機管塘”的新農人,從“污水橫流”的舊村落到“一步一景”的網紅村……在山東省萊西市的田野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耕圖景正化作“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現代鄉村畫卷。
如何進一步激活縣域鄉村全面振興的“一池春水”?2022年,萊西市姜山鎮被確定為“山東省農業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鎮”。3年來,萊西以“敢為天下先”的闖勁,通過破壁壘、活資源、強產業、惠民生,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
致富引擎加速
在萊西市姜山三村村民遲浩的手機里存著兩張照片:一張是5年前蹲在自家玉米地頭擦汗的身影,另一張是近期站在現代化蝦蟹養殖基地旁用手機直播的場景。“過去種地,臉朝黃土背朝天,辛苦就不必說了。自從加入強村共富公司,勞作的環境好了、方式變了,收入也增加了。”遲浩翻著相冊笑道。
喜悅的背后,是萊西市“鄉村公共資源+共富公司”促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機制的生動實踐。萊西市在姜山鎮成立強村共富公司,以省級農綜改政策資金為杠桿,搭建起“監管運營中心+強村共富公司+村集體+農戶”的四級聯動平臺,研究出臺《村級強村共富公司管理辦法》,將土地、勞動力、閑置資產等6類資源進行“打包”整合。如今,這個“共富引擎”已在姜山鎮培育出小龍蝦、大閘蟹等特色產業12個,帶動姜山鎮5000人次就業,年營收3900萬元。
“改革不是簡單的‘壘項目’,而是要構建利益共享的長效機制。”姜山鎮黨委組織委員宋曉東翻開筆記本,“632”增收路徑這一清晰的致富思路映入眼簾——“6”是組織起閑置資產、零散土地等6類資源,“3”是強弱村聯建、村企聯建、城鄉聯建的“三維聯建”,“2”是開放生態和農業兩類場景。在這套“組合拳”下,21對“共富對子”結對發展,3個共富項目落地生根。
產業融合升級
“快看,小鴉鵑!”來自蘇州的王萍攜帶相機和望遠鏡,帶孩子來到萊西市姜山濕地觀察鳥類。“原以為農村就是種地,沒想到沉浸式觀鳥體驗這么好,孩子說比去游樂園還有意思!”王萍的驚喜,折射出萊西市“農業+文旅”的融合成效。依托試點契機,萊西市統籌濕地、紅色文化等資源,規劃建設集培訓、研學、休閑于一體的“周末經濟”。
除了農文旅融合發展,當地產業振興的底氣還來自“藏在塘里”的硬實力。在占地640畝的現代蝦蟹養殖基地,技術人員盯著手機APP就能監測水質、調控溫度。“2024年,產值超1400萬元,利潤520萬元,帶動周邊12個村集體年均增收20萬元。”姜山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周德成介紹,“我們正和高校合作研發蝦蟹深加工技術,未來要讓‘姜山蟹’走上更多城市的餐桌。”
從“種得好”到“賣得好”,從“賣產品”到“賣體驗”,當地的產業升級之路,正是農業農村綜合性改革“聯農帶農”的生動注腳。
環境蝶變提質
“俺村現在是‘網紅村’!”在萊西市李家泊村,72歲的滕立鳳成了“銀發宣傳員”,她用短視頻記錄村莊變遷。在滕立鳳的鏡頭里,青瓦白墻的民居前,月季、薔薇開得正艷,小河溝里清水潺潺。傍晚時分,文化廣場上廣場舞的音樂響起,路燈將人影拉得很長。“現在好多人都羨慕我們的‘鄉村CBD’呢!”滕立鳳說。
這份驕傲,源于萊西市“內外兼修”的環境治理。萊西市將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提升綜合性改革試點建設成效的基礎性工作,主動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創新“黨建帶動、內外聯動、長效推動”的“三動模式”,并以試點區域為樣板全域推廣。
“在長效管理方面,我們創新管理方式,由新村統籌,強村共富公司具體實施,招聘村民,成立物業管理隊伍,對示范區內的村莊實施設施養護、綠化管理、環境治理、秩序管護、安全維護等內容。”萊西市姜山新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遲德強介紹,同時通過“星級文明戶”評選、德治宣傳欄等載體,激發村民參與環境整治積極性。據了解,僅姜山鎮就有18個村莊獲評美麗鄉村示范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圖景照進現實。
“環境好了,人氣就旺了。今年以來,已有多家文旅企業來考察,打算投資建設民宿、研學基地。”宋曉東介紹,從“環境整治”到“環境增值”,當地用生態之筆,畫出了城鄉融合的新圖景。
智慧賦能治理
在萊西市種糧大戶王志濤家的客廳里,42英寸的高清電視正播放“小麥精準施肥”課程。“以前找專家要跑十幾里路去鎮上,現在打開電視就能學。照著專家教的方法,今年化肥少用了兩成,產量反而多了100多斤!”他指著電視說,“這‘多彩姜山’平臺可管用了,農業通知、技術講座、便民服務啥都有,比手機還方便。”
王志濤口中的“多彩姜山”,正是姜山鎮搭建的“智慧農業電視平臺”。依托萊西廣電高清機頂盒雙向平臺,萊西市整合姜山鎮農辦、便民服務中心等部門資源,將農業技術、政策信息“送”到千家萬戶。同時,萊西市在姜山鎮建成智慧農村大數據服務平臺,村級“三資”管理全程網上留痕;升級供水一體化運維平臺,實現網格管理扁平化——從“人跑腿”到“數據跑腿”,科技為基層治理注入了“智慧動能”。
據介紹,萊西市在姜山鎮構建“雙向考核”機制,對村干部實施公職化管理,出臺農村財務管理“六規范”“七嚴禁”。同時,通過“黨員中心戶”“鄉賢議事會”等載體,讓更多人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如今,村民遇事找干部的少了,主動議發展的多了;有矛盾投訴的少了,協商解決的多了。
從“單點突破”到“系統集成”,從“物理整合”到“化學融合”,萊西的實踐證明:只有把體制機制的“紅利”轉化為產業發展的“活力”、農民增收的“動力”,鄉村治理的“合力”才會競相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