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2025-08-22 09:56:08
原標題:崇文塔下憶漸庵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崇文塔下憶漸庵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長安北望,崇文塔已在涇河畔矗立了四百余年,激勵著一代代學子刻苦讀書、崇文重教。這座塔的主持修建者是李世達(1534—1600年),字子成,號漸庵,西安府涇陽縣(今屬陜西咸陽)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進士。
入仕以來,他先后在戶部、吏部、刑部、兵部、都察院任職,在山東、浙江等地為官。在三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中,李世達留下了百余篇奏議,結集為《少保李公奏議》。從這些奏議中,我們可以讀到他的政治智慧和為民情懷。
李世達曾督漕運兼巡撫鳳陽,寶應縣的氾光湖風濤險惡,每年都要淹沒莊稼。李世達撰《議開寶應湖越河疏》,建議朝廷開挖越河來遏制氾光湖的水勢,獲得批準。李世達對這項工程作了周密安排,使施工費用比預算節省了一萬多兩白銀。
在李世達的奏疏中,常可感受到他關心民瘼、為民請命的情懷:在《請蠲遠年侵欠疏》中,李世達請求朝廷減輕百姓實在無力償還的積年賦稅,以紓解民困;在《請蠲減疲地馬價疏》中,李世達建議減少貧瘠之地百姓養馬折銀的數額,原來明朝起初讓民戶代養官馬,令其上交“孳息之駒”,但有的地方適宜養馬,有的地方不適宜養馬,后來在不適宜養馬的地方,推行折銀制度,民戶不再交馬駒,折算成一定數額的白銀。折銀數額不斷攀高,令民戶無力承擔,因此李世達請求減少相關數額。
李世達在吏部的考功司、文選司等工作了近十年。考功司,負責考核官員政績政德。文選司,負責官員選拔、任免。史稱他和另一個叫陸光祖的官員,都是當時吏部尚書十分依賴、信任的助手。
和李世達同時期的著名學者焦竑曾記載,李世達在吏部時,“黜陟品藻人群,百不失一。會大計,當事者拱手聽裁,即見斥者,無不心服以去”。識別人才需要敏銳的洞察力和寬廣的胸懷,而李世達兩者兼具。“即窮鄉下吏,片長寸善,或舉以告,公無不知者”,焦竑曾看到李世達記錄的人才名冊,冊中對每個人褒貶品評都十分詳細。
當時官場拜謁之風盛行,官員上任時要繞路去拜謁官職更高者,這不僅會耽誤上任時間,而且滋生不正之風,地方又要接待,顯然也增加地方的負擔。李世達任刑部尚書時,敏銳察覺到這一不正之風,他在《禁止參謁疏》中直言,“朝廷設官本以為民,乃今之官多不以民事為念,而惟以奔走奉承為心者,此弊實由在上者樂于趨奉,故在下者敢于奔競耳。”他認為官員們應“體念民艱,務以職業為重”,并提出了具體建議,“或遇上官入境出境,不許遠馳迎送;下官到任離任不許越境參辭;至于節壽等儀一切禁免。”這三條建議被朝廷采納,要求各地長官遵照實行。
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李世達去世,朝廷贈太子太保,謚敏肅。遙望崇文塔,重讀李世達的奏議,其一片為民之心,不會隨著歲月流逝而暗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