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5-08-22 10:29:08
原標題:深耕黃河灘區答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卷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深耕黃河灘區答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卷
來源:人民政協報
“要深入了解黃河東明段的歷史脈絡與文化積淀,按黃色、紅色、綠色‘三色’思路,推進東明文化保護與生態治理協同發展,為黃河流域國家戰略實施貢獻更多‘東明經驗’。”山東省東明縣委書記趙海林站在東明黃河大堤“豆腐腰”銘石旁,就落實一篇社情民意信息的相關建議強調。
作為黃河入魯第一縣,東明縣的黃河灘區面積達317平方公里,是山東省灘區面積最大的縣。這片廣袤灘區不僅承載著獨特的自然與文化資源,更為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提供了先天條件。今年以來,縣政協緊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立足灘區實際精耕細作,創新建立“黃河之音社情民意聯絡站”,在沿灘鄉鎮設立9個黃河特色信息點,選聘15名熟悉灘區情況的“黃河印記”特邀信息員,專門收集、梳理黃河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產業發展等領域的社情民意信息,為黨委政府落實國家黃河戰略貢獻政協智慧。
在黃河灘區鄉鎮工作30多年的縣政協特邀信息員郭豐喜,對黃河灘區有著深厚感情。他聚焦黃河灘區生態保護,以一篇“獨特”的社情民意信息,建議多措并舉把黃河灘區打造為鳥類“驛站”。這篇信息助推相關部門在黃河沿線建設了幾十處觀測站,2024年成功吸引數百種鳥類前來越冬,黃河灘由此成為候鳥棲息的樂園。在東明黃河河務局工作近20年的特邀信息員李永波,則關注到防汛搶險材料的生態轉型問題。他發現,傳統石料(如塊石、碎石等)一直是黃河防汛搶險的主要材料,廣泛用于加固堤防、堵口搶險、拋石護根等場景。但隨著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大,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石料開采與使用面臨諸多限制。經多方調研,他撰寫了一篇“專業”信息,建議因地制宜開發傳統石料替代品,該信息得到專業部門的高度關注。
據統計,僅今年上半年,東明縣政協就上報關于黃河生態保護、文化傳承、防汛治理、產業發展等方面的社情民意信息98篇,不少建議已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具體舉措。
“咱們政協搞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就得讓懂行的人干專業的事。”近日,東明縣政協主席劉廣珍在“沿著黃河寫信息”座談會上強調,“要把各個領域有專長、熟悉灘區情況的人都聚攏起來,讓他們發揮拿手本事,把精準的觀察、實在的建議融入信息中。這樣才能把真本事變成高質量的信息,給黨委政府決策實實在在幫上忙、出上力。”
(徐國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