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5-07-26 16:09:07
原標題:“微專業”如何撬動“大就業”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微專業”如何撬動“大就業”
來源:中國青年報
湖南工商大學人工智能專業2021級本科生石濤在學習算法原理、編程技術、模型訓練等“偏底層”技術知識的過程中意識到,AI真正的價值不僅在于技術實現,還在于業務落地和價值創造。于是,他在大二期間選擇修讀學校開設的“數智運營與企業管理微專業”。
“這個‘微專業’既涵蓋用戶洞察、精細化運營等商業知識,也介紹了AI在營銷場景中的落地方法,對我而言是一次‘技術+業務’的有機融合?!苯衲戤厴I季,石濤獲得了某智能終端設備企業解決方案專家團隊的錄用通知,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挖掘分析客戶、供應鏈數據,尋找業務增長點。
如今,越來越多的畢業生憑借“微專業”的學習經歷有了更多的就業選擇機會。
今年3月,教育部印發通知,部署實施高校學生就業能力提升“雙千”計劃,推動全國范圍內開設1000個“微專業”(或專業課程群)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教育部有關司局負責人介紹,“微專業”主要分為急需緊缺型、應用技能型、交叉復合型3類。根據計劃,高校要結合實際需要,優先開設急需緊缺型、應用技能型,發揮“小學分、高聚焦、精課程、跨學科、靈活性”等優勢,支持學生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學習專業課程群3至10門課程,完成學習任務。目前,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圍繞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12個急需緊缺產業領域的60個重點建設方向,加快“微專業”和職業能力培訓課程建設。
“微專業”具有小而精的特點
“由于高校與勞動力市場之間供需信息不對稱、高校人才培養周期較長等因素,高校的專業設置往往滯后于社會需求和勞動力市場的變化?!碧K州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查佐明認為,在這種背景下,建設“微專業”成為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適配性的路徑之一。
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辦公室主任周明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普通專業課程體系龐大,涵蓋眾多基礎課、專業課,學制長、學分多,而“微專業”課程相對精簡,學分在2至20分不等,更側重培養學生在特定領域的專項技能和應用能力,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和職業發展需要,一般在1至3個學期即可完成。
去年,在面試山東當地一家集成電路企業時,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測繪專業2020級本科生徐維民讓HR感到“很驚訝”:面對各類芯片制作設備,一名測繪專業的學生居然有這么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實操技能。
徐維民是被調劑到測繪專業的,對這一領域并不是很感興趣的他,在大學期間一步步探索自己未來的就業方向。在了解到學校開設的“集成電路微專業”后,他用兩個學期的時間學習了這門“微專業”,為自己在半導體行業“加持技能”。最終,他順利獲得了山東這家企業設備工程師崗位的工作。
“傳統學科和專業多以‘學術研究’和‘知識傳授’為中心,且不同學科和專業之間的疆界分明,這種學科和專業劃分方式忽視了現實工作中的綜合性和復雜性。”查佐明認為,“微專業”打破了目前高校學科專業的界限,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在不轉換專業的情況下自由選擇“微專業”,這種跨學科性提高了高校畢業生的復合型就業能力。
“‘微專業’具有小而精的特點,雖然‘微’,但不失‘專業’性質。”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處長楊銓表示。
蘇州大學對該校參加“微專業”的學生進行跟蹤調查發現,95%的學生認為“微專業”拓寬了知識視野,在相關專業基礎知識、能力素養方面獲得了提升;近八成學生認為“微專業”有助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學會”到“會用”
來自多所學校的受訪學生均表示,就讀“微專業”的過程不僅高效地幫助自己掌握了許多實用的職業技能,還能接觸到不少行業一線的資源。比如,在“半導體制造設備技術”課程中,徐維民所在的小組接到了難度較高的課題,于是聯系了企業工程師進行線上培訓指導,對方分享了許多業內的前沿知識,為他們答疑解惑,幫助小組成功完成了課題。
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專業2023級學生萬鵬輝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人工智能作為新興行業,技術迭代速度非???。為了更深入地探索針對不同大模型原理的剖析和產業端實際應用,萬鵬輝額外修讀了學校的“大模型微調與行業解決方案微專業”,希望能進一步豐富自己的技能,“爭取在人工智能這一領域走向前沿”。
萬鵬輝清楚地記得,參與授課的企業導師會在課堂上帶來業內最新的發展趨勢和熱門話題,還會把實際工作場景中遇到的挑戰和問題作為課堂任務引導學生解決?!八小I’均與行業龍頭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睆V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孟學林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學校開設的“微專業”均實行“雙導師制”,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工程師共同組成教學團隊。學校教師負責理論教學和基礎技能培養,企業導師則帶來行業最新技術和實戰經驗。以“大模型微調與行業解決方案微專業”為例,企業導師參與占比達40%,不僅參與授課,還指導學生的畢業設計和實習實踐。
“‘微專業’的產教融合性為提升畢業生的就業勝任力奠定了堅實基礎。”查佐明表示,在“微專業”建設過程中,高??裳埰髽I共同制定培養目標、聯合開發教學模塊,并將企業真實項目納入實踐環節,形成“課程-項目-實習”一體化人才培養鏈,既能提升畢業生的職業技能匹配度與職業適應性,也助力企業實現“用校招人、以用育人”的良性循環。
用“小而精”服務“大而廣”
越來越多的高校,正在通過“小而精”的“微專業”服務“大而廣”的畢業生就業。今年,南京工程學院首批立項高端制造裝備、數字孿生等30個“微專業”,其中17個“微專業”通過教育部“雙千”計劃“微專業”備案。
作為第一屆學習“新能源汽車技術微專業”的學生,該校汽車服務工程專業2021級畢業生沙仕杰目前已入職一家新能源汽車車燈制造企業。他告訴記者,學校引入了VR眼鏡等設備,以虛擬現實技術模擬拆裝實驗,幫助自己“沉浸式”了解新能源汽車各部件結構。
南京工程學院招生就業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首屆拿到教育部備案“微專業”證書的學生,在就業競爭力、創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務處處長侯影飛介紹,2022年以來,學校布局建設“微專業”21個,覆蓋新能源、集成電路、低空經濟等領域。以產教融合作為“微專業”建設突破口,累計與17家知名企業建立了深度共建關系,建設校企合作課程30余門,其中跨學科課程超60%。2022年以來參與“微專業”學習的學生900余名,其中2024屆、2025屆畢業生共172人,畢業去向落實率達95%。
一些高校也正在依靠區域產業發展特色,集中布局面向新興產業的微專業。周明介紹,作為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有46所高校開設“微專業”241門,主要覆蓋大數據、人工智能、大健康等領域。其中首批2025屆畢業生修讀高校24所,占開設高校52%,涉及98個“微專業”1835名畢業生和70余家產教融合單位,為貴州大數據、大健康、先進裝備制造等產業輸送了部分急需的復合型人才,有效緩解了企業的人才短缺問題,促進了產業的升級發展。
在提升“微專業”認可度方面,侯影飛認為,要厘清“微專業”定位作用,明確其與主修專業、輔修專業、職業培訓的區別與聯系;從“微專業”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師資隊伍配備、教學資源建設、教學質量評估等管理運行機制,建立可供借鑒的運行模式。
目前,教育部已在學信網開設“雙千”計劃“微專業”管理及查詢系統。已完成首批有2025屆畢業生修讀的“微專業”備案入庫,共計628個學校、2654個微專業,修讀畢業生7.4萬人。
在查佐明看來,高校建設“微專業”不能“一窩蜂”,“應當因地制宜,通過對勞動力市場的系統化需求調研識別關鍵崗位所需核心能力,針對性開設‘微專業’,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