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07-31 08:49:07
原標題:城鄉文化空間建設運營的路徑分析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城鄉文化空間建設運營的路徑分析
來源:中國文化報
張 興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加強城鄉文化空間建設運營,對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促進城鄉文化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城鄉文化空間建設運營取得顯著成就,但也面臨不少現實挑戰,亟待深入研究并探索有效的解決路徑。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加大對城鄉文化空間建設的投入,取得豐碩成果。在城市,各類文化場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包括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等,為城市居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場所。同時,城市中還出現了許多新型文化空間,如城市書房、文化創意街區等,以其獨特的設計和豐富的業態,成為城市文化的新亮點。比如蘇州平江路歷史文化街區,通過對傳統街巷的改造,融入文化創意、休閑旅游等元素,打造了集文化體驗、藝術展示、特色購物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空間,深受市民和游客喜愛。在鄉村,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農村文化禮堂、城鄉書房等文化設施建設不斷加強,為農民群眾提供了學習知識、開展文化活動的場所。一些地方還利用鄉村閑置房屋、祠堂等資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文化空間,如浙江安吉的余村,將廢棄的水泥廠改造為文化禮堂,成為村民舉辦文化活動、傳承鄉土文化的重要陣地,也吸引眾多游客前去參觀,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目前,我國城鄉文化空間的運營模式呈現多樣化特點。其中,政府主導模式在公共文化場館運營中較為常見,由政府相關部門負責場館的建設、管理和運營,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撥款。這種模式能夠保證文化空間的公益性質和基本服務提供,但在運營效率和創新活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不足。例如,一些公共文博場館活動形式較為傳統單一,缺乏對群眾需求的精準把握,導致參與度不高。
同時,社會力量參與模式逐漸興起,一些文化企業、社會組織通過合作、租賃、托管等方式參與城鄉文化空間的運營。例如,一些城市的民營書店與政府合作,打造城市書房,引入市場化的運營理念和管理模式,豐富了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提升了文化空間的吸引力。在鄉村,也有一些社會資本投入鄉村文化旅游項目的開發運營,如一些鄉村民宿結合當地文化特色,開展民俗體驗、農事活動等項目,打造沉浸式體驗空間,實現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
此外,還有一些文化空間采用“政府+社會”協同運營模式,充分發揮政府和社會力量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例如,某些博物館與企業合作舉辦特展,由企業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博物館負責展覽內容策劃和專業指導,共同打造高質量的文化活動,提升了博物館的影響力和運營效益。
盡管許多城鄉文化空間的建設和運營滿足了群眾需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有部分地區的文化空間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部分城市在進行文化空間建設時即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布局,使得一些文化場館過于集中在中心區域,而城市新區、偏遠社區的文化設施則相對匱乏,導致文化資源分布不均衡、居民使用不便。例如,某大城市的新開發區人口密集,但圖書館、文化館等文化設施建設滯后,居民需要花費較長時間前往市中心的文化場館參加活動。在鄉村,由于缺乏與鄉村整體規劃的有機結合,沒有充分考慮鄉村的自然環境、產業特色和村民需求,一些鄉村文化禮堂建設形式單一、功能布局不合理、與周邊鄉村風貌不協調,無法充分發揮其文化傳承和服務村民的功能。
此外,一些城鄉文化空間在運營管理方面存在體制機制不健全的問題。有些政府主導運營的文化場館,由于管理體制較為僵化,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績效考核,導致工作人員積極性不高,服務質量和效率低下。而社會力量參與運營時,由于缺乏明確的政策規范和監管機制,致使部分文化空間在運營過程中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忽視了文化空間的公益屬性,造成文化服務質量下降。例如,一些由民營書店改造的城市書房為了追求利潤,減少了文化活動的舉辦場次,增加了商業售賣區域,偏離了建設文化空間的初衷。
城鄉公共文化空間關系群眾的生活幸福指數,需要充分考慮居民的現實需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進行建設和管理。
在城市,要結合城市發展戰略和人口分布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文化空間建設規劃。根據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和居民需求,均衡布局文化場館、文化廣場、文化街區等各類文化空間。例如,在城市新區建設過程中,要同步規劃建設圖書館、文化館、劇院等文化設施,打造“15分鐘文化生活圈”,方便居民就近享受文化服務。同時,要注重文化空間與城市交通、商業、居住等功能區的有機融合,提高文化空間的可達性和便利性。
在鄉村,文化空間建設要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充分考慮鄉村的自然生態、歷史文化和產業發展特點。以鄉村文化大院為例,要選址在村民集中活動區域,方便村民使用。在建筑設計上,要體現鄉村特色,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同時,要結合鄉村產業發展,如鄉村旅游、特色農業等,規劃建設具有產業特色的文化空間,如農產品展示館、民俗文化體驗中心等,促進文化與產業的融合發展。
同時,需考慮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投入、協同發展的運營管理機制。政府要加強對文化空間運營的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制定完善的運營管理規范和績效考核標準,提高政府運營文化場館的效率和服務質量。例如,對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等文化場館,可通過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對其服務質量、活動效果等進行定期評估,根據評估結果進行獎懲,激勵工作人員提升服務水平。
(作者單位:中共濟南市長清區委黨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