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5-08-13 09:18:08
原標題:自然與科學奇妙邂逅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自然與科學奇妙邂逅
來源:中國青年報
八月的北京,暑氣正盛,中國農業大學昆蟲博物館門前卻熱鬧非凡。一面爬滿“昆蟲居民”的巨大展示墻前,擠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五年級的張家豪踮著腳尖,手指飛快地在墻上滑動,向身邊的父母介紹每只昆蟲的習性。這個暑假期間專程從山東趕來北京的“昆蟲迷”,終于走進了他向往已久的昆蟲博物館。
今年夏天,中國農業大學昆蟲博物館首次開啟暑期開放模式,讓這里成為孩子們假期探索自然奧秘的“第二課堂”。
千里追“蟲”:一場說走就走的自然探秘
張家豪在博物館標本墻前駐足良久,反復觀察著展柜里的昆蟲標本。這個來自山東膠州市北青實驗學校的男孩,是個十足的昆蟲愛好者。
“山東相關的資源比較少,只要聽說全國各地哪里有關于昆蟲的活動,我們就會帶他去了解學習?!睆埣液赖膵寢屝χf,“這個暑假我們專門帶孩子來到北京,就是因為他一直向往中國農業大學的這所昆蟲博物館,孩子還說以后想報考這里的昆蟲相關專業?!?/p>
在博物館的翻動展示欄前,張家豪仔細查看著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和分布區域。整個上午,他的腳步幾乎沒有停歇。
“假期里,我不但會去各地的自然博物館,還會報名參加自然科考的夏令營活動?!睆埣液烙X得,每一次走進博物館,每一次野外觀察,都是一次奇妙的科學之旅。
小小講解員:在分享中成長的科學之旅
暑假期間,一群身著綠色馬甲、自信大方講解著各類昆蟲知識的“小孩哥”“小孩姐”也在博物館里活躍著。
八月的第一個周末,來自北京市實驗二小廣外分校的小小講解員孫溥帶著一群游客在博物館里參觀,他聲音洪亮,講解流暢,很難想象這個三年級小學生正式成為小小講解員才短短3個月。
“大約一年前我就開始學習相關知識了,上崗前還進行了系統培訓?!睂O溥說。
在中國農業大學昆蟲博物館,像孫溥這樣的青少年講解員共有115名,他們來自北京市100余所中小學。暑假期間,每個場館開放日都會有4到5名小講解員自主報名上崗,為游客提供講解服務。
中國農業大學昆蟲博物館館長助理、志愿服務團指導老師楊皓然介紹,青少年通過報名志愿活動,對自己擅長的知識進行自由講解,一年后在大學生講解員的陪同下在館內進行考核,通過方可成為正式志愿者,進行全場講解。
博物館里的“第二課堂”:科普教育的新生態
“暑假是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家庭出游的高峰期,我們首次在暑期開放昆蟲博物館,就是為了滿足青少年探索知識、開闊視野的需求,讓博物館成為他們的‘第二課堂’。”楊皓然介紹,今年暑期博物館在預約系統中每日設置1000個名額,“從這幾周的開放情況來看,每個開放日都是滿額。加上無需預約的14周歲以下未成年人及60周歲以上老人,日均游客量約為2000人?!?/p>
在中國農業大學昆蟲博物館,現代科技的應用讓展覽變得生動有趣。全息投影、互動觸摸屏等技術,讓孩子們可以更直觀地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標本制作、蟲珀模擬考古等動手體驗區,則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感受科學的魅力。
“我們大量采用新技術,設計沉浸式場景,設置豐富的動手體驗區,舉辦各類昆蟲科普體驗活動,努力讓展覽變得可參與性強,吸引好奇心旺盛的孩子到博物館參觀。”楊皓然說。
此外,依托高校優勢學科,博物館還展示著尖端科研成果和珍貴收藏,將實驗室的最新發現轉化為科普內容。楊皓然介紹:“我們還會不定期邀請相關領域學者在昆蟲博物館召開講座,與青少年面對面交流?!?/p>
從博物館到校園:科普教育的延伸與未來
“目前我們將青少年志愿者、自然美育講堂、自然美育課堂作為重要抓手,校內校外結合,進一步豐富科普教育形式?!睏铕┤唤榻B說,自然美育講堂邀請了自然科學領域的學者到學院開展講座,而自然美育課堂則是學院師生到中小學開展科普講座,將科普教育延伸到校園。
“我們計劃吸納更多青少年加入志愿科普隊伍?!睏铕┤唤榻B,未來還將推動“館校合作”模式,與中小學共建自然教育實踐基地,定期到學校開展主題研學活動,設計以昆蟲知識學習、標本制作、自然觀察為主題的系列課程。
而對于像張家豪這樣來自京外的孩子,博物館也在考慮如何擴大科普教育的覆蓋面?!拔覀冇媱澩ㄟ^線上線下聯動,打造持續性的自然教育生態體系。”楊皓然說,未來可能會開設更多科普課程,讓更多無法親臨博物館的孩子也能學習昆蟲知識,參與到科普活動中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